array(5) { ["chapterid"]=> string(8) "16378304" ["articleid"]=> string(6) "755687" ["chaptername"]=> string(29) "第6章 没有钱万万不能" ["content"]=> string(6910) "

郑华强得的是一种血液病,很多年后听说叫紫癜。

病因不详,是在小学一年级的暑假,当时郑华强在院子里跟小伙伴玩跳山羊,正当该郑华强跳时,突然腿部一阵疼痛,居然站不起来了,郑华强坐地上哇哇大哭起来。

姐姐是第一个跑过来的,看到其他小朋友吓得躲到一旁,郑华强蹲坐在地上。姐姐尝试抱了一下弟弟,没有抱起来,“姐姐我腿疼”,郑华强哭着。姐姐赶紧赶紧抓了把凳子,把弟弟抱了上去,安抚了一下,紧接着去喊母亲了。

母亲正在田地里劳作,老远听到了姐姐的呼叫,知道大概后就赶紧往家跑。母亲到家后看到郑华强已经从凳子上跌落到地上,捂着腿哭着。赶紧上前抱起郑华强,边拍着土边安慰着,“华强不哭,跟妈妈说,哪里疼啊?”“腿,妈妈我腿疼”,母亲扒开郑华强裤子一看,只见从大腿,蔓延到小腿,一片一片的红色斑块,每片有指甲盖儿大小,似疙瘩又不是疙瘩,母亲按去,变白又很快变红,郑华强疼的直叫。母亲看情况不对劲,赶紧背起郑华强就往村卫生所走,招呼着姐姐看好家。

郑华强只在打预防针和发打虫药的时候去过卫生所,卫生所的刘爷爷一头白发,手劲大得狠,打起针来最是吓人,郑华强见到刘爷爷哭的更凶了。刘爷爷也过这种症状,简单问了一下,初步判断是过敏,不过过敏一般是痒为主,疼的很少,立马招呼母亲赶快去乡医院看看。

这时天突然下起了雨,母亲回家拿了一块化肥袋子,取出里面的塑料内衬,把中间剪开,做成了简单的雨披,胡乱往身上一塞,背着郑华强把姐姐送到奶奶家,然后把郑华强放到自行车前的横梁上,就往乡里赶。

雨逐渐变大,郑华强在横梁上,更是在母亲的怀里,鼻子里传来一阵阵化肥的刺鼻气味,雨水也从塑料“雨衣”的缝隙打到脸上,混着眼泪。母亲不顾浑身湿透,努力的低着头骑着车,帮郑华强遮挡着。

到乡医院后,母亲找到了从医的四叔,四叔在乡医院主要是负责影像,于是带着母子二人寻相关医生。乡医院科室很少,最后找的是一位负责内科的大夫,安排了简单的化验检查,然后安排了病房,先打些葡萄糖跟一些抗过敏药物。之前的村镇医院,哪怕简单的感冒,都会挂点滴,郑华强再也熟悉不过。

住院观察三天之后,郑华强身上的红斑并没有减退,反而由红变紫,更是蔓延到了全身。见治疗持续没有效果,母亲急的像热锅上的蚂蚁,父亲出车在外,无法联系。于是借用用乡里的电话联系了在县城的大姑,大姑在那时县城医院,主要是做妇科。大姑听后说,“那还等啥,县里条件也有限,咱直接去地区医院,不行就去省城,孩子的病不能耽搁!我带你们娘俩去!”

郑华强不知道是怎么到的省城,只记得一直在母亲温暖的背上,有风有雨,有白天,也有黑夜。

办理完住院之后,就是常规的检查,每天都要验血,那是郑华强最害怕的时刻。每天需扎一个指头,郑华强很快十指就已经扎遍,每次看到那个玻璃管就吓得直哭。

姑姑安排完之后就先回县城了,只剩母亲一直陪在身边。出来的急,几乎什么都没有带,还好是夏天,也都好对付。当时的母亲甚至不舍得买一个杯子,只是捡了一个矿泉水瓶,涮洗之后用来接水,矿泉水瓶接完热水之后,瓶底很快缩成一团,硬硬的,似母亲手背的皮肤。郑华强隐约听母亲在不断询问自己的病,得到的答复大部分就是病因不祥,需要进一步检查,而反复检查之后,又是可能是过敏,目前过敏原没有查到,暂时无法确定。

住院的间隙母亲会背着郑华强去医院门口溜达,医院门口有一座砖桥,桥下有一条深渠,渠边有着许多垂柳。郑华强经常会看到很多人钓鱼,他们坐一个小马扎,放一个小铁桶,慢条斯理。郑华强总会好奇的看上两眼,看桶里是不是有小鱼在跳。

郑华强的临床病友也是个小朋友,他经常会手拿着一个红色的小罐罐,另一只手拿一个白色的塑料小勺吃着,可香了。郑华强偷偷跟母亲说,“妈妈,我也想吃那个”,母亲说,“那个是稀米饭,没什么好吃的”,郑华强不依从,就要再闹,母亲却先扭头哭了。郑华强惊了,不知道犯了什么错,就赶紧缩回被子里。其实,家里的积蓄当时已全部花光了,医生告知要求出院了,母亲哀求医生过了今天再走,刚在门外已经大哭了一场。

第二天母亲带着郑华强出院了,出院前医生说,病源大概率是查不清,要不就去北京找专家看看,这病不好说,没有特别好的治疗方法,有可能一直不好,也有可能随着年龄增长,抵抗力增强就好了。

母亲带郑华强回了乡里,跟四叔借了钱,还是决定在乡里住院观察。白天郑华强打点滴,晚上母亲会用郑华强的红领巾绑好双腿,四叔说小孩子在长个儿,如果长期不下地走路,有可能双腿畸形,最好固定着。郑华强睡着时总会不断的踢掉红领巾,而母亲总会默默的继续绑上,然后掖好被子。

没多久父亲终于出车回来了,去看郑华强那天还买来了变形金刚,郑华强那段时间已经习惯打针了,早已经不哭鼻子了,看到父亲那一刻还是哇的一声哭了。不是想念父亲,而是变形金刚不是他喜欢的那个。

不过郑华强再也没有要求过买变形金刚。

母亲还去供销社拿了郑华强喜欢的“小人书”让他选,一个是《葫芦兄弟》,一个是《唐诗三百首》,郑华强翻看了一下葫芦兄弟,真好看,不过最终还是选择了《唐诗三百首》,书是拼音版的,还加了插图,母亲一定想让自己选这本。

很多年后郑华强还是记得第一首诗,是杜甫的《回乡偶书》,插图是一个瘦小的老人牵着一头毛驴眺望远方。

少小离家老大回,乡音未改鬓毛衰。

儿童相见不相识,笑问客从何处来。

郑华强跟着拼音读了个大概,也是很晚才知道诗句的意思。

这本《唐诗三百首》还有家里的《绕口令》、姐姐留下来的《脑筋急转弯》,形成了郑华强儿时的知识体系。

过了那个漫长的暑假,郑华强的病居然好了,紫块全部消失,郑华强还胖了一圈儿。

" ["create_time"]=> string(10) "1679328103" }