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rray(5) {
["chapterid"]=>
string(8) "43664793"
["articleid"]=>
string(7) "6324937"
["chaptername"]=>
string(7) "第3章"
["content"]=>
string(2732) ",我能先请教您几个问题吗?”
胡三愣了一下。
他可能没想到,一只看起来温顺的小白兔,居然没有立刻掏钱,反而要提问。
但他还是点了点头:“问,你问。”
他以为,我只是想最后确认一下,好让自己买得更放心。
周围的托儿们,也露出了“鱼儿上钩了”的得意表情。
只有我知道,我的问题,会是什么。
2.您这个元青花,带蓝牙功能吗我重新蹲下,指着那个青花大罐。
“老板,您刚才说,这个是元代的,对吧?”
“对!
元代的,如假包换!”
胡三拍着胸脯,掷地有声。
周围的托儿们也连连点头,像一群尽职的伴唱。
我笑了笑,笑容更温和了。
“那我就不懂了。”
我伸出手指,轻轻点了一下罐子的底足。
“您看这底足露胎的地方,这片火石红,颜色是不是太均匀,太鲜亮了点?”
我的声音不大,但足够周围的人听清楚。
胡三的脸色,微微变了一下。
火石红,是古瓷在窑内烧制时,胎土中的铁元素氧化形成的自然现象。
有深有浅,有浓有淡,不可能像刷了层油漆一样均匀。
而他这个,均匀得像是用喷枪喷上去的。
“这个……这个是我们家传下来的,保存得好嘛!”
胡三很快反应过来,找了个借口。
“哦,保存得好。”
我点点头,表示接受这个解释。
然后,我的手指,又移到了罐身的釉面上。
“那老板,我再请教一下。
您看这釉面下的气泡。”
我从帆布包里,拿出了一个高倍放大镜。
这是我出门的标配。
胡三的眼角,几不可察地抽动了一下。
我把放大镜对准釉面,然后递给他。
“您自己看,这些气泡,是不是大小都差不多,分布得还特别有规律?
跟阅兵方阵似的。”
古瓷的气泡,是大小不一、错落有致的,所谓“聚沫攒珠”。
而现代气窑烧出来的东西,因为温度和气氛恒定,气泡才会这么整齐划一。
胡三没接放大镜,脸上有点挂不住了,强笑道:“妹妹,你这研究得也太细了。
我们家传下来的东西,哪有那么多道道。”
那个大妈又凑了上来:“就是啊姑娘,买古董看的是个缘分,你这么抠细节,就没意思了。”
我收回放大镜,看着胡三,继续微笑。
“有意思的在后头呢。
老板,您再听"
["create_time"]=>
string(10) "1764215339"
}