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rray(5) {
["chapterid"]=>
string(8) "43664678"
["articleid"]=>
string(7) "6324930"
["chaptername"]=>
string(7) "第2章"
["content"]=>
string(2714) "只是把“微光计划”第一期收支简报的PDF文件,又看了一遍。
报告做得很漂亮,图文并茂,情怀满满。
但有几个数字,很刺眼。
“项目行政成本:22%”。
这个数字,踩着民政部门规定的红线。
意思是,大家捐一百块,就有二十二块,花在了他们团队的工资、差旅、宣传这些事情上。
不算违法,但很难看。
更重要的是,这22%的细项,一片模糊。
只用了“人员开支”、“物料损耗”、“推广费用”几个大词笼罩过去。
到底是谁领了工资,买了什么物料,一概不知。
这就是问题所在。
慈善不是请客吃饭,不是感动自己。
它是最严肃的财务行为,因为花的每一分钱,都不是自己的。
是陌生人的信任。
手机里,康伟开始讲下一个故事。
一个守着患病奶奶的留守儿童。
套路一模一样。
镜头怼脸,眼泪特写,气氛烘托。
捐款数额,冲向了一百万。
我放下手里的活,打开电脑。
桌上,事务所老板送我的小算盘,被灯光照得发亮。
我不是什么圣人,也没那么大的同情心。
我就是个学会计的。
我只信一件事。
数字不会说谎。
如果数字有问题,那说谎的,一定是人。
我登录了自己的账号,进入了那个已经变成泪海的直播间。
2我的微博账号,名叫“只想做平账”。
头像是一个像素风的算盘。
粉丝,七个。
大概是现实里认识我的同学。
混在一堆“守护最好的康康”、“小英不哭”的ID里,我的出现,像一滴洗洁精掉进了油锅。
非常不合时宜。
我没急着发言。
我看着康伟表演。
他确实是个人才,不去当演员可惜了。
情绪调动,节奏把控,都是顶级的。
他甚至会穿插一些自己的“糗事”,比如为了省钱吃了一个星期的泡面,比如车子在山路上抛锚,他背着物资走了二十里地。
这些细节,让他的“圣人”形象,更加丰满,更加真实。
粉丝们心疼得嗷嗷叫。
康老师对自己太狠了!
求求了,行政费高一点没关系,别让英雄寒心!
就是,22%怎么了?
只要钱用到实处,50%我都认!
我看着这些弹幕,手指在键盘上敲了敲。
看,这就是语言的艺术。
他成功地把一个财务监管问题,偷换概念成了"
["create_time"]=>
string(10) "1764215173"
}