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rray(5) { ["chapterid"]=> string(8) "43660295" ["articleid"]=> string(7) "6324502" ["chaptername"]=> string(7) "第2章" ["content"]=> string(2636) "团的蛋糕。

周明轩抱着游戏机坐在沙发上,头也不抬地吼:“你还回来干什么?

同学的妈妈都能陪他们去游乐园、开家长会,你除了给钱还会什么?

这破蛋糕我不稀罕!”

我蹲在地上默默收拾碎片,喉咙发紧得说不出话,只能低声劝:“妈妈努力工作,是想让你以后有更多选择,不用像妈妈小时候那样吃苦。”

他却冷笑一声,转身回了房间,“砰”地甩上房门:“别找借口了,你就是不爱我!”

看着儿子紧闭的房门,我第一次感到了深深的无力。

我不明白,自己拼命工作给他创造最好的条件,为什么换来的却是这样的冷漠与对立。

这真的是我不爱他吗?

2深夜,我在电脑前敲下了这句话,在一个育儿论坛发帖寻求帮助。

我隐去了具体细节,只描述了一个忙于事业母亲与日渐疏远、叛逆儿子之间的隔阂。

帖子很快有了回应。

“楼主,孩子成长确实需要陪伴,不是给钱就够了。

你再忙,每天抽半小时真心交流,比什么都强。”

“青春期的孩子是这样,自我意识萌发,需要家长更多的理解和引导,而不是说教。”

“工作是很重要,但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,错过了就再也补不回来了。”

也有人持不同观点:“这孩子确实不懂事,体会不到母亲的辛苦。

现在的孩子都被惯坏了。”

“单亲妈妈不容易,又要赚钱又要管孩子,难免力不从心,孩子应该多些体谅。”

评论区瞬间变成了育儿经的分享现场,各种理论和方法层出不穷。

看着这些或批评或建议的留言,我陷入了反思。

或许,真的是我做得不够好?

是我太专注于在物质上弥补他,却忽略了情感的陪伴,才把他推得越来越远?

我决定做出改变。

3我开始有意识地减少加班,推掉晚上的应酬。

我试着在周明轩放学后,不去问成绩,而是问他学校有没有什么有趣的事。

儿子通常只是敷衍地“嗯”几声,或者干脆戴上耳机。

我记得他小时候爱吃可乐鸡翅,便照着菜谱笨拙地学做。

当我满心期待地把鸡翅端上桌时,他只尝了一口就放下:“太甜了,不如外卖。”

那一刻,我看着自己手上被油溅出的红点,心里一阵酸涩。

周末,我提议去看电影,或者去他小" ["create_time"]=> string(10) "1764209371" }