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rray(5) { ["chapterid"]=> string(8) "43659250" ["articleid"]=> string(7) "6324396" ["chaptername"]=> string(8) "第50章" ["content"]=> string(3801) "

“又如何能抵挡我北平精锐的雷霆攻势?”

朱棣看透了双方的核心优劣。

军心、士气、民心、民意。

这些平日里看似虚无缥缈的东西。

到了生死决战的关头,恰恰是能左右战局走向的关键。

他一直以来的短板,就是造反的理由不够扎实。

所谓奉天靖难,讨伐奸臣。

虽然可以凝聚军中将士的士气,但难以真正撬动天下民心。

而江承轩的一系列操作,彻底扭转了这一被动局面。

靠着明晰土地产权,大刀阔斧改革卫所制度。

成功将士兵们,牢牢绑在了燕军的战车上。

让他们从为王爷打仗,变成为自己和家人打仗。

江承轩不仅亲自带队,对北平府的土地,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勘察丈量。

更牵头建立了一整套环环相扣的奖励体系。

只要士兵军功达标,直接给其家属分配土地。

这些土地虽然多是需要开垦的荒地。

但燕王府会统一提供铁器,农具等开荒必备物资。

而且,明文规定十年内免征一切赋税。

若军属中有人持续在军中服役,可额外享受五成赋税减免。

若是立下军功,还能根据功劳等级。

享受一年、三年,乃至五年的赋税减免。

最高规格可实现五年全免赋税。

这套奖励标准被细化到了极致。

减免三成利税,五成利税,十成利税。

皆分为一年,三年,五年三个梯度。

层层递进,让每一位士兵,都能清晰看到立功后的切实好处。

与此同时,力推军校制度。

从军队中选拔作战勇猛,头脑灵活的优秀士兵入学深造。

毕业后起步就是小旗官。

后续可凭实打实的能力,晋升总旗官,百户,千户。

若士兵因伤病,或其他原因不愿继续服役,也可随时申请退役。

燕王府会为其提供转行指导,保障其退役后的生计。

这样一来,朱元璋当年定下的军户制度。

在江承轩手中被彻底架空。

朱棣日后登基称帝时,会高举维护祖制的大旗。

但此刻天下未定,只要某项政策对自己争夺天下有利。

便会毫不犹豫的采纳推行。

从不会被所谓的祖制束缚手脚。

得益于这套完善的制度体系。

南军俘虏的招降速度远超预期。

短时间内便能完成思想转化和军事训练。

成为具备战斗力的燕军单位。

而军校培养出的基层军官。

即便培训时间不算太长,综合素质却远超从前的旧军官。

打骂体罚士兵的陋习彻底绝迹。

队列训练整齐划一,口号响亮。

朱棣刚回北平时,一眼看出这是一支军纪严明,精神饱满的威武之师。

江承轩还特意安排了一场军中变阵演练。

全靠旗语指挥调度。

变阵速度比从前快了两倍不止。

战场机动性大幅提升。

除了整军备战,江承轩还同步在北方主持恢复农业生产。

组织百姓开垦荒地,兴修水利,囤积粮草。

把北平后方打理得井井有条,固若金汤。

朱棣也不得不暗自赞叹,在制度建设,后勤保障这些关键领域。

他的手下,无一人能及江承轩的才能。

“击败李景隆的大军后,下一个目标便是济南府!”

江承轩俯身指着地图上济南的位置。

“如今朱允炆执意要恢复不合时宜的井田制。”

“又悍然屠戮京营将士,加上大明宝钞泛滥成灾,天下民心更是浮动不安。”

" ["create_time"]=> string(10) "1764208081" }