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rray(5) { ["chapterid"]=> string(8) "43659234" ["articleid"]=> string(7) "6324396" ["chaptername"]=> string(8) "第46章" ["content"]=> string(4162) "

奈何朱允炆迟迟拿不定主意。

直到无数份催饷,报乱的奏报堆满了案几。

每一份都在喊缺钱缺粮,请陛下速定对策。

砰!

朱允炆将手中奏报摔在桌案上,纸张散落一地。

他瞪着眼前的齐泰、方孝孺、黄子澄,咬牙切齿。

“你们谁能告诉朕,事情怎么会变成这样?!”

三位辅臣你看看我,我看看你。

低头沉默,没人能给出答案。

过了许久,齐泰缓缓开口,语气有些疲惫的道:“皇上,当务之急,还是先拿出粮食稳住军心。”

“就算不给银钱、不给宝钞。”

“至少要让将士们能吃饱饭,否则,北伐根本无从谈起!”

朱允炆盯着散落的奏报,牙齿咬得咯咯作响。

“朕实在不明白,大明宝钞怎么会一夜之间变得一文不值?”

“皇上,臣也说不清其中的门道。”

齐泰苦笑一声,满脸无奈。

就在这时,方孝孺上前一步。

“皇上,眼下不是追查宝钞的时候!”

“臣刚得到消息,朱棣已经前往辽东。”

“宁王朱权手下的朵颜三卫,如今已被他掌控!”

“再拖下去,等他整合完兵力,后果不堪设想!”

此刻的方孝孺,也不再坚持维护大明宝钞。

他总算看清了局势,这背后必然有猫腻。

再固执己见,只会让朝廷陷入更大的危机。

“什么?”

朱允炆脸色变得惨白,身子踉跄了一下:“朵颜三卫……也被他夺了?”

黄子澄忽然想起什么。

连忙从袖中取出一份奏折,递到朱允炆面前。

“皇上,户部右侍郎夏原吉有奏疏呈上,请皇上过目。”

夏原吉可不是一般人。

是明初重臣,治政清明,尤其擅长理财。

后来朱棣即位后,他升任户部尚书,主持治水,理财事务。

辅佐开创了永乐盛世,与蹇义并称为蹇夏。

是明初杰出的政治家,经济改革倡导者。

朱允炆颤抖着展开奏折,只见上面详细分析了大明宝钞泛滥的根源。

有人在大规模刊印假钞。

谁有动机这么做?

答案不言而喻。

正在造反的朱棣!

奏折里还列举了大明宝钞的诸多弊端。

比如,朝廷滥印无度,未能与粮食等实物挂钩。

缺乏稳定币值的机制等等。

朱允炆没心思看这些弊端,目光死死盯在朱棣滥印假钞几个字上,胸口剧烈起伏。

“四叔……朕的好四叔啊!”

“你竟然用这种阴毒手段害朕!”

齐泰接过奏折快速浏览一遍,再次陷入沉默。

许久之后,他才抬起头,道:“皇上,事到如今,只能……”

“废止大明宝钞!”

朱允炆毫不客气的打断,像是做出了毕生最艰难的决定。

“朕改用银钱发饷,给北伐军双俸!”

“传旨下去,立刻出兵北伐。”

“朕要亲手擒杀这个逆贼!”

“皇上圣明!”

三位辅臣齐齐躬身行礼,脸上终于露出一丝欣慰。

“圣明?”

朱允炆嘴角勾起一抹苦涩的自嘲,道:“朕这般狼狈,又何谈圣明二字?”

“皇上无错!”

方孝孺辩解道:“错的是燕贼朱棣!”

“是他谋逆作乱,滥印假钞扰乱朝纲,才造成今日之局。”

“皇上何错之有?”

朱允炆呆立片刻,缓缓抬起头,望着殿外灰蒙蒙的天空。

“对……朕无错!”

“错的是朱棣!是这个逆贼!”

他的声音越来越大,像是在说服大臣,更像是在说服自己。

殿内空气依旧压抑,没人敢戳破。

即便废止了宝钞,补发了银钱。

但涣散的军心,混乱的时局。

早已不是一道圣旨就能轻易挽回的。

北伐之路,注定布满荆棘。

建文帝在金陵焦头烂额,乱象丛生之际。

" ["create_time"]=> string(10) "1764208068" }