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rray(5) { ["chapterid"]=> string(8) "43659231" ["articleid"]=> string(7) "6324396" ["chaptername"]=> string(8) "第45章" ["content"]=> string(3874) "

北伐军消极怠工的消息,像一道惊雷,飞快传到了皇宫深处。

朱允炆拿着奏报,整个人都懵了。

北伐军居然出了乱子。

给了大明宝钞,非但不肯进军,反而开始摆烂怠工。

诛杀京营的雷霆手段,确实震慑住了不少人。

但没想到会逼得北伐军用这种方式反抗。

他盯着奏报上士兵拒不领命,行军迟缓等字眼。

身体都变得有些发颤了。

圣旨明明规定一贯宝钞等值千钱。

但私下里,这纸钞早已贬到只剩十几文。

十几文钱,连半斗米都买不到。

将士们怎么可能心甘情愿去拼命?

从前军饷发粮食,后来换铜钱,如今成了废纸般的宝钞。

粮食不到位,银钱不给发。

只靠一张圣旨强撑币值,谁会真心卖命?

除了消极怠工,逃兵现象也开始蔓延。

每天都有士兵趁着夜色溜走。

军营里人心惶惶,还没正式开战。

北伐军就已显露崩溃迹象。

这还不是最棘手的麻烦。

朝廷强令粮商按一千钱的价格,用粮食兑换大明宝钞。

这下彻底激怒了商户。

在封建王朝里,商户本就没多少话语权。

而被逼到绝路,谁也不肯坐以待毙。

有背景的大粮商,仗着后台硬。

直接关门歇业,拒不执行命令。

那些没靠山的中小商户,成了牺牲品。

朝廷催逼甚紧,按规定价格卖粮就是血亏。

不卖就要被治罪。

一时之间,金陵城里乱象丛生。

不少粮店、布庄,莫名燃起大火,浓烟滚滚遮天蔽日。

更有走投无路的商人,在自家店铺里上吊自尽。

尸体悬挂在门楣上,触目惊心。

朱允炆看着各地上报的乱象奏报,彻底慌了神。

齐泰在一旁急得团团转,劝说起来。

“皇上,要么彻底放弃大明宝钞,改用银钱发饷。”

“要么就把朝廷储备的粮食拿出来,跟宝钞挂钩稳定币值。”

“再拖下去,局面就彻底失控了!”

这两个提议,朱允炆一个都不想答应。

印钞多痛快啊!

朝廷缺钱了,直接印一批宝钞就能充当军饷。

不用耗费国库银钱。

这种便利,他根本舍不得放弃。

至于拿出储备粮稳定币值,更是想都别想。

如今北伐在即,军粮本就紧张。

而且,宝钞贬到这种地步。

拿粮食去换十几文钱的废纸,简直是亏到骨子里。

他怎么可能愿意?

两难之下,局势越发恶化。

拿到宝钞的士兵怨声载道。

拿到宝钞的中小商户更是走投无路。

北伐军里逃兵越来越多。

金陵城里的中小商户,或是举家逃亡,或是绝望自尽。

大明宝钞的价值一泻千里,几乎成了无人问津的废纸。

更可怕的是,大量商人带着手中的宝钞,涌向周边地区。

趁着宝钞还没完全作废,疯狂兑换粮食布匹等实物。

这股浪潮之下,通货膨胀像瘟疫一样。

迅速蔓延到整个南直隶。

不少地主吃了亏,转头就用贬值的宝钞,强迫农民交租换粮。

直接损害了底层百姓的利益。

本就生活艰难的农民忍无可忍,不由揭竿而起。

小规模的农民起义在各地爆发。

给焦头烂额的朱允炆,又添了一把火。

其实,即便到了这一步,朱允炆依旧有翻盘的机会。

朱元璋留下的家底极为丰厚。

充足的粮草,充盈的国库。

若是崇祯能有这样的储备,也不至于被满清和农民起义军联手逼入绝境。

" ["create_time"]=> string(10) "1764208065" }