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rray(5) { ["chapterid"]=> string(8) "43659224" ["articleid"]=> string(7) "6324396" ["chaptername"]=> string(8) "第43章" ["content"]=> string(4027) "

朱允炆深吸一口气,强迫自己镇定下来,缓缓点头。

“方卿言之有理,是朕太过优柔寡断了。”

“乱臣贼子,本就该从重处置。”

一旁的齐泰站在原地,重重叹了口气。

事已至此,再多辩解和挽回都无济于事。

眼下能做的,唯有尽量弥补这场屠杀带来的后续隐患。

他上前一步,道:“皇上,京营之事虽已平定,但北伐军那边,万万不能再发大明宝钞了!”

“将士们亲眼目睹了京营的惨状,本就人心惶惶。”

“若再用这贬值的废纸充当军饷,怕是要重蹈覆辙。”

“引发更大规模的哗变!”

方孝孺张了张嘴,还想反驳。

朱允炆已经下意识点头:“齐卿所言甚是,就依卿家的意思办。”

“皇上!”

方孝孺急忙开口阻拦,道:“既然圣意已决,要稳定宝钞价值,为何还要额外耗费银钱给将士发饷?”

“宝钞本就等值千钱,按制发放宝钞便是,何必多此一举?”

朱允炆愣了愣,琢磨着方孝孺的话。

“方卿这话……似乎也有几分道理。”

“皇上!万万不可!”

齐泰跪倒在地,道:“将士们即将踏上北伐之路,生死未卜。”

“每日要风餐露宿,浴血奋战。”

“若只给这形同废纸的宝钞,寒了将士们的心,军心必乱无疑!”

“到时候,别说平定朱棣叛乱。”

“怕是军队自身都要出大乱子!”

“怎么就会乱?”

方孝孺针锋相对,道:“圣旨即将下旨,规定宝钞等值千钱。”

“能买粮食,能换物资,能购置衣物。”

“将士们为何不能接受?”

“难道他们只认银钱,不认皇上的金口玉言?”

两人你一言我一语,吵得面红耳赤,唾沫星子横飞。

黄子澄站在旁边,目光闪烁不定。

非但不上前劝阻,反而隐隐有煽风点火之意。

他巴不得这两人闹得越凶越好。

最好两败俱伤,自己好坐收渔翁之利。

趁机巩固在朝中的地位。

他们这些久居庙堂之上的文臣。

哪里知道这场席卷金陵的宝钞危机。

乃是江承轩精心布下的一场经济战。

那些远超他们认知范畴的手段。

那些针对大明经济命脉的精准打击。

早已超出了这些只读圣贤书,不通民间疾苦的文人理解极限。

齐泰、方孝孺、黄子澄,皆是翰林出身。

凭借着满腹经纶和运气,平步青云。

从未沾染过柴米油盐的俗事。

更不懂民间经济的运转逻辑。

真要让他们拿出切实可行的对策,个个都是两眼一抹黑。

只能凭着书本上那些道理去纸上谈兵。

其实,齐泰的思路,算是摸到了一点门道。

让大明宝钞与粮食等实物挂钩,才能从根本上稳定币值。

可他不知道的是,如今市面上泛滥成灾的大明宝钞。

并非出自朝廷府库,而是江承轩暗中盗印投放。

更不知道,要让宝钞真正保值。

需有足够的粮食布匹等物资作为支撑。

而这恰恰是朝廷目前无法做到的。

商人手中的物资有限。

朝廷的储备又难以覆盖整个京师,乃至北伐军的需求。

“皇上,臣有一计!”

齐泰思索半晌,终于憋出一个主意。

“可立刻降下圣旨,明确定规。”

“一贯大明宝钞,必须按照一千铜钱的价值流通。”

“京师所有店铺和商贩,不得擅自贬值拒收。”

“但凡违抗圣意者,一律立斩不赦!”

“这样……真的可行?”

朱允炆皱着眉头,眼中不太确定。

他心里也没底,这道脱离实际的圣旨,能不能起到作用?

" ["create_time"]=> string(10) "1764208058" }