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rray(5) { ["chapterid"]=> string(8) "43659196" ["articleid"]=> string(7) "6324396" ["chaptername"]=> string(8) "第35章" ["content"]=> string(3842) "
没人怀疑宝钞是燕王印的。
毕竟,在大家眼里,朱棣就占着北平一块地方。
哪有本事印这么多钱?
所有黑锅,全部扣在了朱允炆头上。
实际上,朱允炆待在皇宫里,根本不知道外面的乱局。
文武百官也没人当回事。
吃亏的是百姓和士兵,跟他们有什么关系?
有些官员武将,还在硬撑着面子:“我说一张宝钞值一千文,它就值一千文!”
“你敢不卖,就是不懂大明律!”
不过,老百姓和商人受不了了。
之前顶多亏个四五百文,现在一亏就是一千文起步。
更可气的是,那些勋贵的管家还趁机捞钱。
用宝钞按一千文的价强买粮食,不听话就打人送官。
转头再把粮食高价卖出去。
一来二去,大明宝钞贬值得更快了。
没背景的商贩倒了一片。
危机像潮水一样,很快蔓延到了军队里。
因为,军队发的也是宝钞,而不是铜钱。
眼下已到寒冬腊月。
金陵城被一层湿冷寒气裹得严严实实。
呼啸的北风,卷着碎雪粒,刮过京营的营墙。
发出呜呜嘶吼,像极了野兽的哀嚎。
营外空地上,密密麻麻的士兵们缩着肩膀。
搓着冻得通红的手,单薄棉甲根本挡不住刺骨的寒风。
不少人牙齿都在打颤,脚下积雪被踩得咯吱作响。
这些士兵大多是底层出身。
要么是为了混口饭吃,要么是为了给家里挣点家用。
对他们来说,所谓的削藩和靖难都太遥远。
眼下最实在的,就是能领到足额的年俸。
换一件厚实的棉衣,买几袋粮食。
让老婆孩子能熬过这个冬天。
朱元璋虽然已经驾崩多年,但他的铁血威严,还刻在不少老兵骨子里。
洪武年间,各级军官不敢太过放肆。
军饷要么发粮食,要么发沉甸甸的铜钱。
即便不富裕,也足够让一家人勉强温饱。
奈何到了洪武晚年,朱元璋觉得士兵扛着粮食回营不便,便渐渐换成了铜钱。
等建文帝登基,为了方便调度,干脆一刀切,把所有军饷都换成了大明宝钞。
这薄薄的纸片,成了士兵们维系生计的唯一指望。
领俸台就搭在营门内侧,几盏灯笼在寒风中摇晃。
昏黄的光线下,户部主事端坐在案后。
手指敲击着桌面,脸上带着几分不耐烦。
几个小吏围在一旁,麻利整理着一叠叠宝钞。
纸张摩擦的哗哗声,在寂静的营地里格外刺耳。
“老哥,待会领了钱,要不要去东市的赌坊玩两把?”
“赢了正好给娃扯块布做件新棉袄。”
队伍前头,一个脸上带着冻疮的年轻士兵搓着手,语气中带着浓浓的期待。
他叫王小二,刚入伍半年,还没经历过真正的战事。
对钱的概念,还停留在能买东西的层面。
旁边的老兵张铁柱,啐了一口唾沫,冻得发紫的嘴唇抿了抿。
“玩个屁!”
“你忘了上个月宝钞还能换三十文,这个月就跌到二十文了?”
“这点钱,够买三斤糙米就不错了,还敢想着赌?”
张铁柱当兵十年,亲眼看着宝钞一步步贬值。
早就憋着一股火,只是敢怒不敢言。
听得此话,王小二脸上期待褪去。
挠了挠头,没再说话。
队伍缓缓前移,终于轮到他们领俸。
王小二接过小吏递来的两叠宝钞,捏着那薄薄的纸片,只觉得心里一沉。
这两贯宝钞,看着不少,实则值不了几个钱。
" ["create_time"]=> string(10) "1764208032" }