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rray(5) { ["chapterid"]=> string(8) "43659178" ["articleid"]=> string(7) "6324396" ["chaptername"]=> string(8) "第30章" ["content"]=> string(3964) "

“长兴侯,本王起兵是奉天靖难。”

“诛的是齐泰和黄子澄那些祸乱朝纲的奸臣,不是要谋逆。”

朱棣试着劝降。

耿炳文始终是洪武老将。

如果能够归顺,对南军的打击不小。

“燕王不必多言。”

耿炳文坚定不移的道:“若是劝降,就不必费口舌了。”

“老臣一生只忠于皇上,如今兵败被俘,只求一死,还请燕王成全。”

朱棣眯着眼睛,盯着耿炳文看了几秒。

脸上渐渐浮现一抹冰冷。

“好,既然你一心求死,本王成全你。”

他抬手一挥,声音没有半点波澜:“拖下去,斩了。”

士兵上前,押着耿炳文往外走。

其实,朱棣也清楚。

耿炳文根本不可能投降。

他今年六十六岁,没几年活头了,子嗣又全在金陵。

今天降了,朱允炆也会杀他全家。

而放其回去,金陵那边也饶不了。

三十万大军全被他弄丢,那些文臣的唾沫星子都能把他淹死。

倒不如死在战场上,还能保全家小。

一炷香的功夫,士兵捧着颗血淋淋的头颅走进来,放在朱棣面前的案几上。

朱棣盯着头颅,脸上没什么表情,只是眼底闪过一丝冷意。

“打包好,给朱允炆送过去。”

“让他看看,负隅顽抗的下场。”

耿炳文一死,三十万南军彻底散了架。

朱棣眼下最盼的就是,招降剩下的八万俘虏。

不用多,只要五六万人肯归顺,他手里的兵力就能突破十万。

有十万大军,才算真正有底气跟朱允炆掰手腕。

要知道,燕王府的卫队撑死了三万。

加上江承轩之前收编的俘虏,满打满算也才六万出头。

翻遍史书,朱棣当年收编这些人,最终也只得了四万左右。

而朱允炆后来一出手,就是五十万大军压境。

逼得朱棣只能去宁王那里抢朵颜三卫。

即便如此,也还是打了一场又一场血战。

哪怕对手是被朱棣瞧不上眼的大明战神李景隆,也不敢掉以轻心。

李景隆再无能,手里也攥着五十万兵。

那些士兵的刀枪,可不是吃素的。

朱棣很清楚自己的短板,兵力太少。

眼下如果凭现有兵力硬拼,胜算实在太低。

南军后勤补给远胜燕军,拼消耗根本耗不过。

而且,燕军还要分兵守北平周边的根据地。

总不能拉着没受过训的老百姓上战场。

唯一的办法还是招降。

只要能再吸收三五万,凑够十万大军。

那就有了跟朝廷抗衡的本钱。

这担子,自然又落到了江承轩肩上。

不过,江承轩这会也犯愁。

招降不是一蹴而就的事。

之前培养的那批军官早不够用了。

要消化八万大军,没足够时间是不行的。

中军大营里,朱棣召来姚广孝。

一边商议布防,一边琢磨招降的事。

参加这场高层会议的没几个人。

张玉、朱能、江承轩、姚广孝。

还有朱高炽、朱高燧、朱高煦兄弟三人。

等众人客气了几句,朱棣切入正题,目光最后落在江承轩身上。

“先生,招降这事,还得劳烦你多费心。”

“需要什么尽管开口,本王一定全力配合。”

“土地倒好办。”

江承轩眉头微蹙,道:“自元朝以来,北方人口少,地广人稀,要扩卫所的田不难。”

“难就难在时间上,朝廷说不定什么时候就组织第二次进攻。”

“时间太短,根本没法把思想工作做透。”

说到这里,江承轩喉结动了动,忽然有些后怕。

他的出现,让朱棣准备得更充分。

" ["create_time"]=> string(10) "1764208016" }