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rray(5) { ["chapterid"]=> string(8) "43659156" ["articleid"]=> string(7) "6324396" ["chaptername"]=> string(8) "第25章" ["content"]=> string(4189) "
“咱这靖难大业,必定能成!”
之前朱棣还总担心后方不稳,士兵心思浮动。
现在江承轩一番话,算是把这颗定心丸彻底咽进了肚子里。
“那剩下三千不愿归顺的,你说该怎么处置?”
朱棣话锋一转,目光一沉。
“不必强迫他们。”
江承轩摇头道:“给他们发些大明宝钞,让他们走就是了。”
“放他们走?”
朱棣眉头一挑,疑惑道:“先生这是在跟咱开玩笑?”
“父王,儿觉得先生说得在理。”
朱高炽小心翼翼的插了句嘴,道:“老话说杀俘不祥,放他们走,也合着仁义的道理。”
“荒唐!”
朱棣瞪了朱高炽一眼,呵斥道:“兵家大事,关乎生死存亡,哪能被仁义两个字捆住手脚?”
“这时候讲儿女情长,是要误大事的!”
朱高炽吓得缩了缩脖子,往后退了半步,再也不敢说话。
“王爷容禀!”
江承轩连忙上前一步,打圆场的同时,还悄悄给朱高炽递了个安抚的眼神。
“世子说的仁义,其实是做给外人看的表面功夫。”
“表面功夫?”
朱棣一愣。
“正是。”
江承轩点头道:“这些不愿归顺的人,要么在南方有家有口,舍不得离开。”
“要么是建文帝的死忠,一时半会儿转不过弯。”
“但放他们走,对咱有三大好处。”
他伸出一根手指,道:“第一,他们回去后,要是建文帝再征召他们上战场,他们必然会在南军里说您的好。”
“说您仁义,说跟着您能分地。”
“这一传十,十传百,南军的军心不就乱了?”
朱棣眼睛一亮,再度拍了下桌案:“这主意好!咱怎么没想着这一层!”
“第二,就算他们真的再上战场,也肯定不会真心替建文帝卖命。”
江承轩又伸一根手指,语气坚定道:“真遇上咱燕军,他们大概率会束手就擒,绝不会拼命抵抗。”
“第三,就像世子说的,您得有层仁义的外衣。”
江承轩看向朱棣,语气加重了几分。
“您兴兵是为了靖难,诛的是齐泰和黄子澄那些祸乱朝纲的奸佞。”
“不是针对所有朝臣百姓。”
“这姿态做给天下人看。”
“能少很多抵触,也能让更多人愿意站到咱这边。”
朱棣目光和江承轩对视几秒,忽然放声大笑。
“先生这脑子,真是转得比谁都快!”
“有先生在咱身边,就跟鱼儿得了水一样。”
“这天下,咱是越来越有把握了!”
“王爷谬赞了。”
江承轩躬身回应道:“还是那句话,属下能做成这些事。”
“全靠王爷信任,肯给属下放手做事的机会。”
朱棣对他的信任,也是没办法。
这家伙实在太全能了。
抓间谍,造武器,理后勤,搞宣传,赚大钱,招降卒。
除了不能亲自带兵打仗,几乎没有不会的。
而且,总能精准戳中朱允炆的弱点,看透朝廷的弊病。
有江承轩在身边,朱棣偶尔会觉得。
这天下,早晚得是他朱老四的。
实际上,还有个关键原因。
那就是朱棣手底下能打的将军,一抓一大把。
可懂治理的文臣却少得可怜。
朱高炽算一个。
姚广孝也算一个。
不过,他们撑起北平后方就是极限了。
如今有了江承轩,粮草调度,降卒安抚,制度改革。
这些头疼事全有了着落,他才算真正松了口气。
姚广孝擅长占卜算卦,玩的是藏在暗处的阴谋。
江承轩虽然也有不少缺德手段。
但更擅长摆上台面的阳谋。
一暗一明搭配,朱棣的后顾之忧少了大半。
“那就按先生说的办!”
朱棣脸上露出轻松的笑容,道:“我在外领兵打仗,北平城的安稳,就全靠先生了。”
" ["create_time"]=> string(10) "1764207999" }