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rray(5) { ["chapterid"]=> string(8) "43659128" ["articleid"]=> string(7) "6324396" ["chaptername"]=> string(8) "第19章" ["content"]=> string(7289) "

其实,朝廷策略是对的。

以优势兵力分进合击,把燕军围歼于北平。

但朱棣早看穿了这一点。

采取内线作战的思路。

让朱高炽、江承轩、郭资留守北平。

他率军迅速出击,拿下北平以北的居庸关等地。

彻底扫平北平外围,消除后顾之忧。

才好从容应对朝廷的问罪之师。

就是要趁耿炳文的三十万大军没到。

尽快拿下这些外围州县。

与此同时。

江承轩的印钞机全速运转,疯狂刊印大明宝钞。

这种经济战,短期看不出效果。

但江承轩心里有数。

最多半年,通货膨胀就会在南方爆发。

带给朱允炆致命一击。

另外,还要做大量南军俘虏的思想工作。

趁着朱棣扫平外围的间隙。

江承轩把他整理的一套制度革新思路,摆在了朱棣面前。

朱棣看着纸上的几条核心,眉头不由皱了起来。

“废除卫所制度,均分土地,明晰产权,优待军人及家属。”

“先生,这几条,怕是要违背祖制吧?”

“王爷。”

“如今燕军都和朝廷开战了,万事以胜利为先。”

“祖制如何,还不是王爷说了算?”

江承轩直言不讳。

朱棣一愣,随即反应过来。

对啊!

自己这是在造反!

为了赢,祖制算什么?

违背了又如何?

以后如果真的得了天下,他还可以痛骂朱允炆不遵祖训。

只是现在天下还没到手,能不能赢都两说。

但凡自己有利的,管它什么祖制,照单全收!

“废除卫所制度……”

朱棣重新看向条文,目光一凝。

“先生方才说这制度不利于士兵作战,还请先生给我解惑。”

“好。”

江承轩点点头,认真解释了起来。

“大明从京师到郡县,皆设卫、所,外统于都司,内统于五军都督府。”

“卫、所归各省都指挥使司管辖。”

“都司又受五军都督府节制。”

“卫下辖千户所、百户所,层层嵌套。”

“太、祖高皇帝设立此制,是吸取了屯田经验,寓兵于农、守屯结合。”

“曾说吾养兵百万,不费百姓一粒米,确实高明。”

朱棣同样点头。

他自然清楚这套制度的初衷。

“但是,王爷有没有想过。”

江承轩话锋一转,道:“如果卫所官员侵占军屯田地,私役军士耕种,该如何处置?”

朱棣眉头紧锁,没有回答。

“洪武初年就有逃兵。”

“到洪武三年十一月,逃亡的士兵就有近五万人。”

江承轩继续分析道:“朝廷虽有根补勾补之法,抓回逃兵,或由其家中丁壮补充。”

“奈何此举扰民又扰官,还有军官借机贪污,迫害百姓。”

“搞得乡里鸡犬不宁。”

“可即便如此,逃兵还是有增无减。”

“本王也听过这些事。”

朱棣沉声道。

“所以,要明晰产权。”

江承轩加重语气强调道:“告诉所有军户,他们手中的军田具体是三亩、五亩还是十亩。”

“就算自己不能耕种,也能让亲属代耕。”

“耕种所得,只需交给王爷一成五。”

“剩下的八成五全归军户自己!”

这相当于给军户减了大半赋税。

从前军屯的产出,大多要上交朝廷和卫所。

军户只能拿到极少一部分。

如今只需交一成五,剩下的全是自己的。

诱惑力可想而知有多大。

“军屯之田,严禁交易和买卖。”

江承轩补充道:“王爷如果缺粮,直接按市价向军户购买即可。”

“如果军户家中没有亲属代耕,可以安排他人帮忙,事后支付工钱。”

“这样既不违民心,又能保证粮食供应。”

“本王还是不解。”

“这样一来,这些军户就会心甘情愿为我鞍前马后?”

朱棣眼中浮现一抹疑惑。

江承轩淡淡一笑,道:“他们不是为王爷卖命。”

“是为自己的土地、田产、财富卖命!”

“太、祖爷的卫所制度,只给军户留少量粮食。”

“但现在,他们只需交一成五,剩下的全是自己的。”

“王爷赢了,他们的土地能保住,还能继续享受这份收益。”

“如果王爷败了,建文帝会给他们保留这些土地吗?”

“恐怕只会收归朝廷,甚至还要治他们附逆之罪吧?”

江承轩脸上依旧挂着笑容。

朱棣恍然大悟的明白了。

不得不佩服江承轩的思路。

这些道理看似简单,实则是开创性的阳谋。

从制度根源上拉拢人心,跟姚广孝的阴谋诡计完全是两个极端。

姚广孝擅长布局算计。

反观江承轩,擅长从规章层面解决根本问题。

“而且,还要提高士兵待遇。”

“士兵战死,其家属可享受三年免税。”

“作战勇猛、斩杀敌人者,赏赐勋章。”

“佩戴勋章者可等同于秀才待遇,享受相应特权。”

“受伤士兵,由王府负责医治,发放抚恤金……”

除了燕军本身,江承轩还考虑到了南军俘虏。

“对俘虏也要推行这套产权明晰的制度,让他们成为靖难的受益人。”

“只要归顺就能分到土地,享受同等待遇。”

“这样一来,俘虏也会心甘情愿为我们效力。”

听江承轩说这些,让朱棣心中产生了一股奇怪的错觉。

好像天下已经变成了他的囊中之物。

姚广孝从未给过他这种感觉。

而江承轩的每一句话,每一个方案,都透着他必定能夺取天下的自信。

他们讨论的,早就不是如何造反。

而是君临天下后如何治理。

有时候,朱棣忍不住恍惚,觉得他已经是皇帝了。

正在与心腹大臣商议治国之道。

“此法确实可行。”

朱棣缓和过来,道:“但就怕被朱允炆抓住把柄,说本王不尊祖训。”

江承轩哈哈一笑:“王爷,何为不尊祖训?”

“我们只是改良卫所制度,并非废除。”

“祖制本就是个筐,只要对我们有利,尽可以往里装。”

“我们这是遵祖制而改良,朱允炆就算想指责,也找不到过硬的理由。”

听到这里,朱棣也笑了:“先生说得有理!”

随后,他站起身,对着江承轩郑重行了一礼。

“我要率军对外征战。”

“北平的防守,后勤调度,制度推行,全部仰仗先生了!”

“王爷放心!”

江承轩起身回礼。

朱棣把北平的后勤、制度推行等一堆事务,全部丢给江承轩。

他自己带着卫队,直奔真定而去。

因为,耿炳文的三十万大军已在那里扎营。

一场大战在所难免。

" ["create_time"]=> string(10) "1764207980" }