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rray(5) { ["chapterid"]=> string(8) "43659116" ["articleid"]=> string(7) "6324396" ["chaptername"]=> string(8) "第16章" ["content"]=> string(7546) "
“去,请张大人和谢大人进府。”
朱棣对侍卫吩咐道。
平静得像是在请人赴宴。
张昺和谢贵站在府外,心里犯着嘀咕。
这时候进府,指不定有什么陷阱。
但没等他们拒绝,王府侍卫又传了话。
“燕王已将诏书要逮捕的官属拿下。”
“特请二位大人进府验明身份,好回京复命。”
这话戳中了张昺和谢贵的软肋。
他们是奉诏来抓人的。
如果连犯人都没验看就回去。
朝廷追责下来,谁也担当不起。
两人对视一眼,决定带卫士一起进府。
不过,刚到府门,他们就被门卫拦了下来。
“王府重地,只许二位大人入内。”
“随行卫士级别不够,不得擅入。”
按理说,这个时候该警觉了。
但张昺和谢贵比较迂腐,觉得王府规矩不可破。
主动让卫士留在府外,两人肩并肩,大步踏进了燕王府。
殊不知,这一步就是踏入了鬼门关。
江承轩在府内偏厅看着这一幕,忍不住的叹了一口气。
他认得张昺,知道这位上级为官还算清廉。
可惜,这乱世棋局里,迂腐就是死罪。
这两人的死,算是给朱棣的造反,拉开了正式的序幕。
张昺和谢贵一进正厅,脸上的从容就僵住了。
燕王府长史葛诚,正五花大绑的跪在地上,脸色惨白如纸。
“二位大人来了。”
朱棣坐在主位上,脸上挂着笑容,眼中却没有半点温度。
张昺心里咯噔一下,下意识想退,却发现身后的门早被侍卫关上。
“燕王,你……你这是何意?”
他声音发颤,强装镇定。
“何意?”
朱棣猛地拍案而起,语气冰冷下来。
“我朱棣,乃太、祖高皇帝亲子,当今皇上亲叔!”
“守北平、抗蒙古,哪点对不起朝廷?”
“可皇上呢?削藩削到我头上,连条活路都不给!”
“寻常百姓还讲宗族情谊,我这个皇叔,却要日日担心掉脑袋!”
“既然朝廷不仁,那这天下的事,我就没什么不能干的!”
谢贵见状,转身想冲出门。
但刚跑两步就被两个侍卫按在地上,动弹不得。
朱棣目光扫过跪在地上的三人,最后停在葛诚身上。
这个藏在身边的内奸,已然吓得浑身发抖,连头都不敢抬。
“斩。”
朱棣轻飘飘的吐出一个字。
剑光闪过,葛诚脑袋滚落在地。
鲜血溅了张昺和谢贵一脸。
朱棣又看向张昺,语气缓和了不少。
“张大人,你若归降,北平布政使的位置,依旧是你的。”
张昺抬头,倔强的道:“我乃朝廷命官,宁可断头,也不做叛臣!”
江承轩在一旁听着,心里再度叹气。
张昺虽然迂腐,但的确很有气节,只是站错了阵营。
“斩。”
朱棣不再多言。
又是一道剑光,张昺的脑袋也落了地。
最后轮到谢贵,他闭着眼,声音沙哑。
“要杀便杀,啰嗦什么!”
片刻后,厅内只剩下朱棣和满地鲜血。
他拔出腰间佩剑,剑尖指着门外,对在场侍卫和将领朗声宣布。
“诸位听着!我朱棣根本没病!”
“是朝中奸臣陷害,逼得我走投无路!”
“今日起,我奉天靖难,诛奸佞、清君侧!”
府外士兵还在等着张昺和谢贵出来。
然而,等来的却是张玉带着的燕王卫队。
没了主将指挥,这群士兵成了没头的苍蝇。
想反抗的被火器压制得抬不起头。
见势不妙的直接放下武器。
最终,大部分士兵都选择了投降。
朱棣没费多少功夫,收编了这支部队。
当天夜里。
朱棣命张玉率军突袭北平九门。
城门的守军,根本没料到燕王府会突然发难。
有的没做抵抗就开了门。
有的稍作反抗就被击溃。
短短一夜,北平九门全部被朱棣控制。
在这个时代,控制了城门,就等于控制了整座城。
关门打狗,不外如是。
朱允炆花了无数心思,派了无数将领盯着的北平城。
短短三天,彻底落入了朱棣手中。
城中那些原本忠于朝廷的将领,要么弃城而逃,要么选择归降。
就连城外驻守的明将宋忠。
听说北平失守,也吓得连夜率兵三万退到了怀来。
整个北平易主的过程中,江承轩几乎没参与军事行动。
朱棣把他定位成文臣,不是武将。
让他跟着朱高炽,主抓后勤。
调配粮草,清点弹药,安抚城中百姓。
把北平打理得井井有条。
在朱棣看来,江承轩有宰相之才,和姚广孝截然不同。
姚广孝博学多才,能断乱世局势,是天生的谋逆之臣。
而江承轩懂民生,善理财,会调度,是能治天下的人才。
就像当年太、祖身边的李善长。
虽然连秀才都算不上,却能把后勤打理得滴水不漏。
这会。
江承轩正陪着朱高炽,和姚广孝等人一起修改《奉天靖难书》。
造反需要理由,尤其是朱棣这样的藩王。
要反的是当朝皇帝,理由必须名正言顺。
姚广孝早就找好了依据。
太、祖朱元璋当年制定祖制时。
既怕藩王作乱,又怕朝中奸臣夺权,特意规定了。
“朝无正臣,内有奸恶,则亲王训兵待命。”
“天子密诏诸王,统领镇兵讨平之。”
朱棣要借的就是这一条。
只是祖制里有个关键——起兵勤王,需要天子的密诏。
而现在,朱棣手里没有密诏。
不过,在朱棣和姚广孝眼里,需天子密诏这一条,根本就不存在。
或者说,故意装作没看见。
什么密诏?
从未听过!
随后,朱棣公然对外宣称。
朝中有齐泰、黄子澄等奸臣作乱。
他要起兵靖难,清君侧、安社稷。
这份用来正名的《奉天靖难书》内容不长,但字字戳向朱允炆的痛处。
核心就一句话。
借着祖制里清君侧的由头,把他的造反,包装成遵祖制、除奸臣的正义之举。
更绝的是,还把这份造反宣言,整理成了一份正式奏折。
明摆着要递到朱允炆面前。
江承轩在一旁看着,心里暗暗吐槽。
朱棣这腹黑劲儿,真是没谁了。
朱允炆要是看到这奏折,怕是能当场气吐血。
明明是谋逆,还说得这么冠冕堂皇。
……
朱棣拿着《奉天靖难书》,向将士们宣讲造反大义、鼓舞士气时。
天气忽然发生了变化。
狂风骤起,呼啸着卷过营寨。
屋顶瓦片被吹得噼啪作响,不少直接坠落在地,摔得粉碎。
现场安静下来,气氛尴尬到了极点。
朱棣脸上的笑容僵住了,脸色、微微泛白。
底下将士们更是面如土色,纷纷交头接耳。
这可不是好兆头啊!
刚说要起兵,老天爷就来这么一出。
难不成是在警告燕王?
" ["create_time"]=> string(10) "1764207970" }