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rray(5) { ["chapterid"]=> string(8) "43659113" ["articleid"]=> string(7) "6324396" ["chaptername"]=> string(8) "第15章" ["content"]=> string(7520) "

朱棣沉默片刻,很快嘴角勾起一抹冷笑。

建文帝吃进嘴里的每一块甜点,到头来都变成了燕王府锻造武器的银子。

这滋味,真是太痛快了。

“再等两个月就能举事!”

朱棣深吸一口气,眼神变得无比坚定。

他抬手拍了拍江承轩的肩,道:“到时候,还要多靠先生费心。”

他与江承轩都清楚,这秘密瞒不了多久了。

江承轩虽然靠着威胁稳住了商人。

但摊子铺得越大,知情者越多,风险就越高。

造反本就该藏着掖着,知道的人多了,就不算秘密了。

这段时间,朱棣几乎是争分夺秒地筹备。

瞒到现在,已是万幸。

一来是江承轩这个内奸反水,没给朱允炆传过一句真话。

二来是朱允炆太过信任葛诚。

那些本该暴露燕王府异动的蛛丝马迹,全被忽略了。

而且,有几份疑点重重的奏折。

被朱棣安插的小太监,悄悄压在了御书房的角落,根本没到朱允炆眼前。

更别说朱允炆身边的那些文臣,只会纸上谈兵、忽悠皇帝。

办事能力极其稀松平常。

不过,再笨的人,也架不住线索堆得多。

等那些人反应过来就藏不住了。

“王爷,属下倒有个想法。”

江承轩忽然开口道:“就算要举事,主动权也该握在我们手里。”

朱棣目光一凝,道:“先生有话直说。”

“等筹备妥了,不如由属下故意把消息漏给建文帝。”

“看看北平府里,到底有多少人真心拥戴王爷。”

“这样既能选出忠诚的将领,也能趁机清掉内鬼,一举两得。”

江承轩笑道。

“王爷,江先生说得对!”

“主动泄密,反倒能掌握先机。”

“省得日后被人背后捅刀子。”

一旁的姚广孝附和认同,手里佛珠转得更快了。

朱棣略一思索,迅速点头:“就按先生的意思办!”

江承轩立刻提笔写奏疏。

字里行间把朱棣装疯卖傻的戏码,拆得明明白白。

还附上了燕王府招兵买马的证据。

写完直接让人送给了他的上级——北平布政使张昺。

张昺见了奏疏,吓得魂都飞了。

不敢有半分耽搁,连夜派人把消息送进了金陵。

处理完这些,江承轩又让人给各地商人传信。

生意不能停,该给的银子和粮食绝不会少。

现在局势明了,他们最好盼着燕王赢。

赢了,荣华富贵跑不了。

输了,就是九族尽灭的下场。

金陵皇城。

御书房。

朱允炆正捧着一碗奶茶,小口啜饮。

这奶茶是用羊奶、白糖加茶叶煮的,甜得发腻。

他最近几乎天天都要喝几碗,脸都变得圆润了不少。

体重涨了足足十几斤。

“皇上,北平急报!”

太监跌跌撞撞跑进来,手里举着一份奏疏。

朱允炆接过奏疏,刚看了几行。

手里的奶茶碗,哐当一声摔在地上,热汤溅了满袍。

他猛地蹦起来,脸色涨得通红,指着北方破口大骂。

“朱棣!这个逆贼!”

“竟敢骗朕这么久!”

骂完之后,赶紧下令召开紧急朝会。

兵部尚书齐泰总算没再犹豫,当场拍板下了三道命令。

一,派使臣去北平稳住朱棣。

二,让张昺、谢贵监视燕王一家,必要时可直接动手。

三,命北平都指挥使张信逮捕朱棣。

这计划看着稳妥,但藏着个致命漏洞。

齐泰忘了,张信根本不是朝廷的人。

张信是朱棣亲自提拔的都指挥使,两人私交甚笃。

让他去抓朱棣,简直是把刀子递到对方手里。

齐泰满脑子都是书本里那些埋伏刀斧手、摔杯为号。

没考虑过人心向背。

接到命令的张信,当场就慌了。

他拿的是朝廷俸禄,可欠着朱棣的恩。

要是奉命抓人,就是背信弃义。

要是通风报信,就是反贼。

再无回头路。

最后帮他拿主意的,是他的老母亲。

朱棣之前常暗中、宣传自己有真龙天子的天命。

这话早传到了民间。

老太太一听说要抓燕王,连忙拉住儿子训斥起来。

“万万不可!”

“我常听人说,燕王是有天命的,将来要得天下。”

“这样的人,你抓不住,也动不得,别害了全家!”

张信恍然大悟,当天就偷偷去了燕王府。

一进府,他就愣住了。

朱棣一身戎装,腰佩长剑,坐在堂上等着他。

听完他的话,朱棣忍不住放声大笑,起身拍了拍他的肩。

“张信,本王果然没看错你!”

朱棣要的打草惊蛇,从来不是单纯的暴露。

而是借朝廷的手,筛出阵营里那些面和心不和的人。

就像张信这样,跟着他熬了不少战功,肯定算自己人。

只是没到心腹的地步。

这一次,他要让朱允炆的政令当试金石。

把那些三心二意的人彻底揪出来。

朝廷让张信逮捕朱棣的政令下了好几天。

迟迟没动静。

既没带兵来燕王府,也没传任何消息。

没等张信有下文,朝廷的第二道政令,直接砸到了张昺和谢贵头上。

命二人手持逮捕燕王官属的诏书,率大批兵力包围燕王府。

从朱允炆削藩开始,一步步收紧的绳索。

终于在这一刻绷断了。

刀光剑影,近在眼前,事情再也没有回转的余地。

靖难之役,全面爆发。

只是这爆发,比历史上晚了整整三个月。

而这三个月,成了朱棣的黄金筹备期。

更多炮车和铳车堆满了库房。

鸟铳弹药攒够了好几场大战的用量。

粮仓里的粮食,也足够支撑军队数月消耗。

真到了这一步,朱棣反倒有些许紧张。

他摸爬滚打这么多年,从北征蒙古到隐忍装疯。

从未像现在这样,清晰面对着造反二字。

但这份紧张,很快被决绝取代。

他褪去了平日里装疯的破衣烂衫。

换上一身崭新的戎装,腰佩太、祖亲赐的长剑。

原本略带疲惫的眼神,顷刻间变得锐利起来。

整个人像出鞘的刀,透着一股凛然的气势。

燕王府外。

张昺和谢贵带着士兵围得水泄不通。

喊杀声隐约传到府内。

朱棣半点不慌。

府里早备好了火器,铳车架在墙头。

鸟铳手守在门后,炮车对准了包围圈的薄弱处。

真要打起来,张昺那点兵力根本不够看。

更何况,大将张玉和朱能正带着卫队死守府门。

只要再撑片刻,城外的燕王卫队就会赶来支援。

不过,朱棣不想硬拼。

外面那些士兵,大多是北平本地子弟,不是朱允炆的死忠。

真刀真枪打起来,就算赢了,也会折损自己的兵力。

他要的是收编。

只要把张昺和谢贵这两个领头的解决掉。

这群没了主心骨的士兵,换个将领就能变成自己的人。

" ["create_time"]=> string(10) "1764207967" }