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rray(5) { ["chapterid"]=> string(8) "43659101" ["articleid"]=> string(7) "6324396" ["chaptername"]=> string(8) "第11章" ["content"]=> string(7592) "

这一连串的问题,让朱棣眉头皱得更紧了。

江承轩考虑的,早已超出了备战阶段。

直指战争爆发后的持续消耗。

大炮一响,黄金万两。

即便如今大炮不多,战争也是个烧钱的无底洞。

前期筹备的钱财或许够用。

但战争一旦打响,那就需要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撑。

他固然可以选择劫掠。

可本就背负反贼之名。

如果还在北方大肆掠夺,必然失尽民心。

争夺天下肯定成了泡影。

民心向背,才是天下归属的关键。

……

钱,太重要了。

没有钱,士兵为何要拼死作战?

没有钱,如何犒赏有功之臣?

总不能只靠画大饼吧?

这一刻,无数念头在朱棣脑海中闪过。

让他越来越意识到财源的重要性。

“先生,此事全权交由你处置!”

朱棣猛地抬头,眼神中没了半点犹豫。

该果决时,他从不拖泥带水。

他也清楚,这件事交给别人万万不行。

朱高煦、朱高燧勇猛有余,可心思不够缜密。

姚广孝擅长谋略练兵,不擅理财后勤。

身边的武将,更是只懂征战,不通商道。

虽然朱高炽能胜任。

但早就被筹备粮草、锻造兵器的琐事忙得焦头烂额。

思来想去,整个燕王府。

唯有江承轩既有想法,又有能力,能扛起这份重任。

卖糖的差事,朱棣彻底放权给了江承轩。

当然,他也做好了最坏的打算。

密谋造反之事,随时可能败露。

一旦北平那边出现异动,或是朝廷有了察觉。

他会选择立刻起兵,不再拖延。

眼下,燕王府的步炮协同训练,也在紧锣密鼓的推进。

现有炮车一百辆,铳车八十六辆,燧发鸟铳五百四十八杆。

弹药看似充足,但这不过是纸上充足。

真到了战争阶段,弹药消耗会是天文数字。

加紧生产是一方面。

更关键的还是得有源源不断的钱财支撑。

为了让江承轩顺利推进卖糖事宜。

朱棣还向江承轩开放了燕王府的部分情报系统。

这套情报网的核心,是朱允炆身边的宦官。

朱元璋当年严令太监不得干政。

朱允炆身为正统继承人,对此奉为铁律。

他手下的宦官,既要干繁杂的差事,又毫无地位,个个怨声载道。

朱棣不按常理出牌,不仅对这些宦官礼遇有加,还时常暗中馈赠财物。

宦官也是人,也有七情六欲。

他们对朱允炆的不满无处宣泄。

朱棣的恩宠就成了救命稻草。

久而久之,燕王慈爱的名声在宦官圈子里传开。

虽然没人敢公开背叛朱允炆。

不过,偷偷给朱棣传递些无关紧要的情报,却是常有的事。

江承轩的思路很明确。

卖糖不能小打小闹,要在短时间内敛集巨额财富。

而且,销售的核心目的地,不是北方,反而是金陵。

要卖给朱允炆本人,让这位建文帝亲手资敌。

他非常清楚,在大明这种封建社会,没有后世的商业规则保驾护航。

垄断制糖技术,想长期牟利,根本不现实。

一旦技术泄露,权贵们必然会蜂拥抢夺。

到时候别说赚钱,能不能保住自身都难。

好在朱棣本身就是顶级权贵,短期内能压住局面。

可即便如此,生意做得越大,暴露的风险就越高,迟早会被人告发。

毕竟,再大的权贵,也大不过皇帝。

所以,必须速战速决。

趁着没被察觉,从金陵榨出足够的银子。

而把糖卖到金陵的关键。

正是朱棣安插在朱允炆身边的宦官内线。

金陵皇城。

御书房。

朱允炆处理完一天的朝政,对着一堆奏折皱眉。

燕王府的情报,正通过北镇抚司锦衣卫,源源不断的送到他手中。

情报显示,朱棣依旧是那副疯疯癫癫的模样。

但北平、近期频繁传出奇怪的巨响,声势惊人。

北镇抚司已经加派人手调查。

朱允炆放下奏折,揉了揉发胀的眉心,心头满是烦躁。

自从湘王朱柏自、焚而死,他就有种强烈的预感。

四叔朱棣绝不会坐以待毙,肯定在暗中谋划着什么。

可具体是什么,他始终摸不透。

这让他愈发焦虑不安。

朱棣疯了?

他根本不信。

天下哪有这么巧的事?

湘王刚自、焚,你就疯了?

分明是装疯卖傻,拖延时间!

可不信又能如何?

燕王府在北平经营十余年,根基雄厚得可怕。

当年朱元璋在位时,朱棣就常年北征蒙古。

北平的军民几乎都跟着他浴血奋战过,向心力极强。

锦衣卫多次试图渗透都无功而返。

葛诚虽然也会传回些情报。

但全是些无关痛痒的琐事。

关键性的备战信息,半点都打探不到。

朱允炆知道,他一年之内连削五王。

尤其是湘王自、焚,早就引起宗室公愤。

诸王表面顺从,暗地里指不定怎么怨怼他。

万一真闹出大明版的七王、之乱,他这个皇帝也坐不稳。

没有实打实的证据,他还真不敢贸然对朱棣动手。

其实,他本不必如此心急。

他年轻,是朝廷正统,有的是时间慢慢布局。

收买朱棣身边的将领,分化燕王府的势力。

温水煮青蛙般慢慢瓦解对方,几个藩王根本不足为惧。

因为,大明的藩王,权力远不及汉朝的诸侯王。

奈何他就是沉不住气。

朱棣一日不死,他就一日寝食难安。

反观朱棣,则是不得不急。

必须趁着麾下将领感念旧恩,愿意效命。

尽快筹备好武器装备,完成战争动员。

否则,等朱允炆的分化计奏效,他再无造反的资本。

朱棣的急,是绝境求生。

而朱允炆的急,却是自乱阵脚。

朱允炆烦躁的把奏折推到一边,目光望向北方。

攥紧的拳头,微微颤抖。

“四叔,不管你是真疯还是假疯,朕都容不得你!”

“你最好快点死!”

话音落下,肚子不合时宜的咕咕叫了起来。

这时,一个小太监端着一盘点心,轻手轻脚的走进来。

恭敬放在桌上。

“回皇上,这是近日金陵城里新出的点心,名为沙琪玛。”

“特呈给皇上尝尝鲜。”

“沙琪玛?”

朱允炆好奇的拿起一块,放入口中。

甜而不腻的口感在舌尖化开,带着浓郁的香气。

让他紧绷的神经,舒缓了几分。

他眼睛一亮,忍不住赞道:“不错,味道甚好!”

沙琪玛本是清代关外三陵的祭品。

满族入关才在北京流行开来。

成为京式四季糕点里的名小吃。

它的做法不算复杂,核心关键就在糖上。

江承轩特意加了足量的白糖,让成品带着浓郁的甜香。

松软香甜,入口即化的口感,本就容易让人喜欢。

加上糖分高、热量足。

更是戳中了人类的本能喜好。

" ["create_time"]=> string(10) "1764207954" }