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rray(5) { ["chapterid"]=> string(8) "43656510" ["articleid"]=> string(7) "6324042" ["chaptername"]=> string(8) "第24章" ["content"]=> string(3615) "

推演成功率:91%。

第二秒秒(失控阶段):视线受阻状态下,目标无法察觉前方。自行车前轮碾压石块,产生剧烈颠簸与方向偏移,结合瞬间的慌乱与失衡,车辆向右侧墙壁方向发生不可控侧滑。

推演成功率:98%。

在前轮碾压石块导致车身右倾的瞬间,轮胎侧缘以计算好的角度和位置,对第二块石子产生一个约12牛顿的侧向挤压力。

弹道计算启动

(变量第二石子,质量m=0.08kg)以此力作为初动力,获得v0=4.1m/s的初速度,以θ=38°的仰角弹射而出。

抛物线轨迹模拟:抛射物飞行2米距离,轨迹最高点恰好落点精准覆盖松动砖块中心。

最后一秒内(连锁反应阶段):

石子撞击砖块,砖块脱离墙缝,按照特定方向,受重力加速度下坠。

下坠的砖块以其质量与动能,正中木质晾衣杆的力学平衡支撑点。

晾衣杆平衡被破坏,沿预设方向轰然倒塌。

棉线随着木杆倒塌被瞬间拉拽,高度骤降至1.35米,完美匹配目标侧摔时颈部高度,并因瞬间拉力绷直如琴弦。

目标身体随侧滑惯性开始加速倾倒。

脖颈将以约12公里/小时的侧向速度,猛烈地撞上已处于绝对绷直状态的风筝线。

最终推演结果概率

综合成功率:91.3%。

致死率(基于颈部大动脉/气管切割模型):99.7%。

结论:模型成立,执行可行性极高。

陈默的脸上没有任何表情波动,仿佛刚才在脑海中完成的是一场与他无关的复杂数学演习。

陈默开始行动,动作自然、轻微,如同在巷中随意走动、打量。

先是慢悠悠地晃到那堆杂物旁,目光似乎被什么吸引,手扶住晾衣杆,脚尖看似无意地在垃圾堆边缘拨弄了几下,像是在寻找什么有趣的东西。

动作1:致盲镜面调整-完成

在那看似随意的拨弄中,陈默的鞋尖以特定角度和力道,轻轻“磕碰”了一下那块碎玻璃。玻璃的方位发生了微不可查的偏转,最终静止时,其光洁的镜面恰好对准了明日晨光入射的预定角度,晾衣杆也在同一时刻,被朝外移动了5cm。

陈默继续向前踱步,来到巷道中间那片略显凹陷的地面附近。

微微弯腰,单手撑膝,另一只手则伸下去,假装整理有些松散的鞋带。

动作2:失控与动能机关布设-完成

在陈默手指拂过地面的瞬间,两枚经过他目光精确筛选的石块被以毫米级的精度,嵌入松软的泥土中。

一块位于前轮必然碾压的轨迹线上,其大小和凸起角度足以引发失控;一块则被放置在D1侧后方一个精确定位点,其形状和朝向确保能被侧滑的轮胎以最佳角度和力度“踢”出。

完成这一切后,陈默用手随意地将旁边的浮土抹了抹,让这两块关键棋子看起来与周遭无数普通碎石毫无二致。

系好鞋带,陈默直起身,最后抬头看了一眼巷子上方那片灰蒙蒙的天空,目光扫过那块松动的砖头和那根不起眼的风筝线。

“砰!”按照计算好的抛物线,陈默用手中一颗石子击中砖头,使其往外移动了1cm,摇摇欲坠。

所有的变量,已如同上膛的子弹,各就各位。

这张由数学概率编织而成的死亡之网,已然悄无声息地张开,静待着明晨那个注定到来的时刻。

" ["create_time"]=> string(10) "1764205868" }