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rray(5) { ["chapterid"]=> string(8) "43640564" ["articleid"]=> string(7) "6319719" ["chaptername"]=> string(8) "第12章" ["content"]=> string(2952) "关上门。

脸上没了之前的亢奋。

多了几分公事公办的疏离。

“欧阳。

调岗通知看到了吧?

公司很看重你挖掘信息的能力。

这个新部门。

就是给你发挥的舞台。

好好干!

多挖点像上次那样的‘料’出来!

公司不会亏待你的。”

他拍了拍我的肩膀。

力道不轻。

“对了。

上次那个锂硫电池的事情。

公司还在评估。

有进展会通知你。”

走出他的办公室。

我捏紧了拳头。

指甲再次陷进掌心。

被当成一次性工具了。

但这次。

我没有恐慌。

反而有种冰冷的清醒。

也好。

至少这个“临时”岗位。

给了我相对自由的时间和名义。

去接触更前沿的信息。

去……挖掘“料”。

气运储备33%。

能量点150(回收碎片奖励50+原有35)。

还有那个笔记本里的“锂空电池初步构想”。

这就是我翻盘的筹码!

我开始利用“战略信息分析员”这个名头。

疯狂地搜集一切关于新能源电池。

尤其是锂硫和锂空领域的前沿论文、会议报告、行业动态。

我泡在图书馆。

混迹在专业论坛。

甚至尝试用公司邮箱去联系一些不那么核心的研究人员。

旁敲侧击。

日子在紧张和忙碌中滑过。

我头顶的气运光环。

在33%附近极其缓慢地波动着。

“缓慢流失”的提示一直没有消失。

提醒着我。

窃取还在继续。

时间依旧紧迫。

直到两周后的一个下午。

我正在筛选一份行业会议的公开摘要。

一个不起眼的标题吸引了我的注意:“新型复合结构设计对锂硫电池体积膨胀问题的抑制效果初探”。

作者单位:寰宇前沿科技研究所。

XX课题组。

通讯作者:王总。

第一作者:林清雅。

是他们最新的进展文章?

我立刻点开摘要。

里面简述了一种“创新的多层复合结构设计”。

声称能有效抑制负极材料的体积膨胀。

提高循环稳定性。

数据看起来……很漂亮。

漂亮得有点不真实。

几乎是本能。

我开启了“洞悉”技能。

视野里。

那篇摘要的文字上方。

缓缓浮现出一行淡灰色的小字:“数据修饰痕迹明显。

核心创新点存疑。

气运透支强行催发(微弱)。”

气运透支强行催发?

林清雅在透支她(偷来的)气运。

强行推动这个项目?

看来。

我上次的当众质问。

加" ["create_time"]=> string(10) "1764123994" }