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rray(5) {
["chapterid"]=>
string(8) "43640554"
["articleid"]=>
string(7) "6319719"
["chaptername"]=>
string(7) "第7章"
["content"]=>
string(2884) "共图书馆。
用最快的速度找到一台电脑。
手指因为紧张和急切而有些僵硬。
输入记忆里那个论坛的名字。
万幸。
论坛还在。
登录。
搜索关键词。
论坛帖子不多。
很快。
一个标题吸引了我的注意:“关于新型锂硫电池负极材料稳定性的几点猜想——与XX课题组商榷”。
发帖人ID:张明远教授。
<XX课题组?
那不正是林清雅他们研究所。
挂在王总名下的那个明星课题组吗?
他们最近的核心项目。
就是新型锂硫电池!
林清雅朋友圈还炫耀过!
我屏住呼吸。
点开帖子。
发帖时间是半年前。
内容相当硬核。
全是专业术语和公式推导。
但核心观点直指XX课题组公开的初步数据里。
一个关键参数——负极材料在循环过程中的体积膨胀率——存在异常偏低的可能性。
并提出了几种可能导致数据异常的技术原因。
其中一条推测。
指向了某种特定的材料预处理工艺。
而这种工艺。
正是林清雅负责的子项目!
帖子里有不少跟帖。
争论激烈。
但张明远教授逻辑清晰。
引证扎实。
后来XX课题组有人匿名下场。
试图反驳。
却显得避重就轻。
最后不了了之。
一个大胆到近乎荒谬的念头。
在我脑子里炸开。
如果……如果张教授是对的?
如果林清雅负责的部分。
数据真的有问题?
他们整个项目的核心数据可能都有水分!
这不正是老张想要的“竞品分析”里最劲爆的点吗?
这何止是分析。
简直是核弹!
可是……我一个普通小职员。
怎么证明?
张教授只是“猜想”。
XX课题组的数据是保密的。
我拿不到。
“系统!”
我在心里狂喊。
“分析这篇帖子核心论点的正确概率!
需要多少能量点?”
系统界面迅速响应:“扫描目标信息(公开文本)。
进行逻辑与潜在证据链推演。
需消耗:15能量点。
是否确认?”
“确认!”
毫不犹豫。
15点!
我还有35点。
赌了!
“分析中……分析完毕。
结论:该帖子核心论点(关于XX课题组负极材料体积膨胀率数据异常)成立概率:87.5%。
其推测的技术原因(指向特定预处理工艺)吻合度:72.3%。
逻辑链条完整度:高。
建议:此信息具有极高潜在价值。
"
["create_time"]=>
string(10) "1764123969"
}