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rray(5) { ["chapterid"]=> string(8) "43622290" ["articleid"]=> string(7) "6315347" ["chaptername"]=> string(7) "第2章" ["content"]=> string(2346) "得我们学习。”
“他啊,就是跟不上新时代的节奏了,被淘汰是早晚的事。”
“这房子给林浩,那是厂里英明,就是要鼓励咱们年轻人多干活。”
“某些老家伙,就该自觉点给新人腾地方,别占着茅坑不拉屎。”
这些话阴阳怪气,充满了颠倒黑白的恶意。
他们好像全都忘了,过去这十年,是谁带着他们没日没夜地攻克一道道技术难关。
他们只记得我上个月因为父亲病重,不得不每天准时下班去医院。
尤其是那个庞军,平日里“俞哥俞哥”叫得比谁都亲热,此刻落井下石的声音也最大。
我停下脚步转身,走到他的工位前。
他正说得起劲,看到我过来,脸上的讥笑还没来得及收敛。
我的目光落在他头顶上方墙上挂着的一面锦旗。
那是去年我们团队攻克了涡轮泵难题后,上面颁发的“攻坚能手”集体荣誉。
我伸手将那面鲜红的锦旗从墙上扯了下来。
在庞军惊愕的目光中,我双手用力将锦旗中间的旗杆“咔嚓”一声,生生拗断!
整个车间瞬间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,只有远处机床还在不知疲倦地转动。
所有的议论,所有的指点,全部襟声了。
我转身走向自己的办公室,开始收拾我的私人物品。
手指拂过桌上一把磨得发亮的计算尺,那是父亲退休时留给我的。
相框里,是我和老师傅们在第一代引擎样品前的合影,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朴实而真诚的笑容。
曾经,苏雅笑靥如花地挽着我的手臂说,要和我一起见证中国火箭的未来。
如今,天翻地覆。
十年,我把人生最宝贵的十年青春,全部献给了这座工厂的轰鸣声里。
多少个除夕夜,是我守在测试台边记录数据。
多少次试车失败,是我第一个冲上去检查残骸,寻找问题。
至于这次的“彗星”火箭引擎,它的核心循环方式、燃烧室压力模型、最关键的推力矢量控制算法,哪一样不是我的心血?
上个月,父亲心脏病突发住院,生命垂多。
当时引擎的理论设计已经完成,进入了相对繁琐的图纸整理和数据汇总阶段。
我分身乏术,只能将这些" ["create_time"]=> string(10) "1764039153" }