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rray(5) { ["chapterid"]=> string(8) "43600073" ["articleid"]=> string(7) "6310971" ["chaptername"]=> string(8) "第15章" ["content"]=> string(11924) "
生意做到这个份上,何雨柱夫妇手头已经攒下近两万元的存款了。
往后……生意这条路怕是不能再碰了。
唉!
何雨柱忽然灵光一闪,拍了下大腿。
他完全可以学鉴定古董!
再过几年,赚钱肯定越来越不容易。要想日后翻身,现在就得攒足本钱。
古董这行当,利润可不小。
想通这一点,何雨柱赶紧起身,“雪如,我出去一趟。”
“去做什么?”
“有点事!”
何雨柱一出门就骑上他那辆崭新的自行车。
刚出胡同,就成了整条街上最惹眼的人。
这年头有自行车的人,非富即贵。
那感觉,差不多就像一辆豪华跑车开进了乡间小路。
拐了几个弯,何雨柱来到一个市集。
这市集上,平时能见的、不能见的,都能买到。
有人卖古董,甚至还有人摆摊卖小人书。
他走到一个书摊前,“同志,这儿有没有讲古董的书?”
摊主是个老人,眯眼看了看何雨柱。
从怀里摸出一本书,《古董鉴别》。
“我自己写的。”
何雨柱问:“能翻翻看吗?”
“行。”
何雨柱接过书,随手翻了几页。
“叮~~正在自动升级中。”
“古董鉴别1/2000”
就这么一会儿,一个新技能解锁了。
何雨柱问:“这书多少钱?”
“五十。”
何雨柱一听价格,吓了一跳,“太贵了,我再看看吧。”
就这样,何雨柱又在**逛了几圈,学了好几个技能才回去。
日子 ** 淡淡地过,一晃两年过去,转眼到了一九五五年。这时候,何雨柱的宝贝女儿已经一岁多了,取名何思雪。
至于那两个铺子——一家绸缎庄、一家饭馆,何雨柱紧跟国家政策,几乎是头一批同意公私合营的。响应号召嘛!
当然,上面也没亏待他们夫妻俩,两人成了拿工资的私方经理。日子嘛……也就这么过着。
倒是何雨柱在大学里参与的研究,给他带来不小影响。又是登报,又是年年受嘉奖,反而让他有点不好意思。
赚钱的念头只能先放一放。反正存款也够用了。
可这一幕落在四合院邻居眼里,倒像是何雨柱“没落”了。
这天,何雨柱像平常一样从外面回来,一声不响走进中院。人前脚刚走,后脚议论就起来了。
“哎,你们听说了没?现在做生意的都要公私合营,何雨柱家也不例外!”
“可不是嘛,听说他们两口子现在就是给自己店里打工。”
“哈哈,谁说不是呢!”
贾张氏插嘴:“这呀,就叫风水轮流转,这下倒霉了吧!”她甚至还挺高兴,“这种人赚了钱有什么用?看到邻居受苦也不知道帮一把,真是活该。”
要说贾张氏那张嘴,算得上是四合院最毒的。不过其他人大多也就当个笑话听。
何雨柱这边呢,饭馆和绸缎庄不用他们太操心。平时就找找古董、收收旧物,日子倒也自在。
要么就在家照看孩子。
“思雪!”
“这名字取得真好!”
“哈哈——”
陈雪如走过来插话:“别往自己脸上贴金啦!”
“呵呵……”
“雪如,帮我看看今天收的这几个瓶瓶罐罐怎么样。”
因为有何雨柱的影响,陈雪如对这些老物件也略懂一些了。
“挺不错!”
“看着都像老东西。”
“那是自然……”
“雨水快放学了吧?我去接她。”何雨柱说着站起身。
陈雪如点头嘱咐:“好,记得买点菜回来。”
“知道啦。”
一出门,何雨柱刚骑上自行车,就听见贾家传来吵闹声。
“我不吃这个!”
“我要吃肉!”
“我就要吃肉!”
一听就是棒梗在闹。
难怪长大成了白眼狼,从小就这样。
何雨柱心里冷笑,前世的自己怎么那么糊涂?
不过算算时间……东旭兄弟离世的日子似乎越来越近了。
真正有意思的还在后头呢。
不过那些事和这一世的何雨柱关系不大了。
他现在只想好好过自己的日子。
接上雨水后,他牵着小丫头的手。
如今何雨水变化真大,整个人吃得圆嘟嘟的,长了不少肉。
何雨柱问:“雨水,在学校学得怎么样?”
何雨水笑嘻嘻地说:“放心,那些题我都会做。”
“看把你得意的,可别大意。”
“知道了,不会的。”
“好。”
领着何雨水回到四合院。
刚进家门不久,何雨柱的屋门就被急促地敲响。
“何雨柱,何雨柱!”
嗯?
何雨柱快步上前开门。
门外是他的老师袁铁。
何雨柱问道:“老师,出什么事了吗?”
袁铁上气不接下气地说:“是……是有事,得你亲自去一趟。”
何雨柱二话不说,抓起外套就随他出了门。
“老师,骑我车去吧。”
“行!”
袁铁坐在后座,何雨柱奋力蹬车,一边询问情况。
何雨柱说:“水稻种植和培育的方法不是写得很清楚吗?怎么会出问题呢?”
解决了小麦的问题后,何雨柱自然也着手研究水稻。
没过多久,他就成功培育出杂交水稻,并将技术毫无保留地推广出去。
这几天,袁铁、张建国等人一直在试验种植,不料遇到难题,只好请何雨柱出面。
袁铁苦笑道:“咱们这的环境你也清楚,肥沃的土地不多。好不容易找到合适的,水稻却出了问题——不是种下去没几天就死,就是根本不长……”
何雨柱答道:“好,我待会儿看看。”
不久,几人赶到试验田。
张建国见何雨柱来了,急忙上前迎接。
如今的何雨柱早已今非昔比,身份不同往日。
两次从根源上解决国家的粮食问题,又获得了一等功勋章。
这样的成就,连张建国也要敬他三分。
张建国招呼道:“柱子,你来啦!”
“这点小事还麻烦你跑一趟,真是过意不去。”
何雨柱摆摆手:“没事,这是我分内的事。”
“我们先去看看具体情况吧。”
“这边走。”张建国在前引路。
众人来到水稻田边。
眼前的稻田,靠前的部分长势尚可,与何雨柱预想的相差无几。
但往后看去,要么是稻穗稀疏,要么是植株枯黄,倒伏在地。
“我去看看。”
何雨柱脱下鞋袜,卷起裤腿踏进水田。
他仔细检查每一株稻苗,认真观察每个细节。
巡视一圈后,他脸上终于露出释然的微笑。
张建国连忙问道:“柱子,找到原因了?”
何雨柱点头:“基本确定了。”
“问题不少,我待会儿一一说明。”
他继续查看着稻穗说道:“首要问题是水源,切记不能用死水,必须用活水灌溉。”
“另外就是种子培育环节,前期基础没打好,后期自然长不好。”
“这批稻子已经没救了,让人全部清理掉吧。下一批我亲自来种。”
“正好也借这个机会完善水稻种植技术。”
“我自己也能查漏补缺。”
张建国欣慰道:“辛苦你了柱子。我这就向领导汇报,你这次又立大功了!”
“你都不知道有多少人在期待你的研究成果呢!”
“还没毕业就受到这般重视,你真是我们清北的头一个。”
何雨柱谦逊一笑:“校长您过奖了,可能我在农业方面确实有些独到见解吧。”
他随口找了个理由搪塞过去。
张建国关切地问:“柱子,现在国家推行公私合营,听说你家两个铺子都交上去了,生活上会不会有困难?”
“你好歹也是清北的一员,要不每月给你发些薪水吧。”
何雨柱稍作思考,爽快地应了下来。
“好,那就多谢校长了。”
张建国摆摆手,“这算什么,要是这事真能成,你可就是全国人民的功臣了!”
“哈哈...”
何雨柱笑了笑,没再多言。
处理完学校的事务,何雨柱便打算回去。
转眼间,三个月过去。
又到了验收何雨柱成果的时候。
对于这样的场景,大家早已习以为常。仿佛任何奇迹发生在何雨柱身上,都不足为奇。
还没等何雨柱到场,就见袁铁和张建国像两个孩子似的,在稻田里欢快地奔跑。
张建国小心翼翼地剥开手中的一粒稻谷。
晶莹剔透的米粒显露出来。
放进嘴里尝了尝,微甜中带着些许青涩。
“哈哈哈...”
“哈哈.....”
一位校长,一位老师,此刻就像两个十多岁的孩子,在田里开怀大笑。
何雨柱:“校长,这次的水稻没问题吧?”
张建国直接上前给了何雨柱一个熊抱。
“柱子,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夸你才好了。”
“我已经如实向上级领导汇报了,必须给你记一大功!”
何雨柱无所谓地摊了摊手。
不是奖励名誉就是奖金,他自己都已经麻木了.....
结果果然不出何雨柱所料。
上级授予他荣誉教授称号,并安排他毕业后直接进入农科所担任研究员。
而清北大学的张建国等人自然不会亏待何雨柱。
一项水稻,一项小麦。
光是这两项顶尖的研究成果都出自何雨柱之手,众人不得不佩服。
单位还给他安排了挂名职务,每月白拿六十块钱。
这么做更多是为了留住何雨柱这个人。
今年何雨柱才二十一岁!
未来的成就,简直无法估量!
……
按照学校安排,何雨柱毕业后进了农科所。
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红火。
至于四合院那边,
倒没出什么乱七八糟的事。
没人来招惹何雨柱,走投无路的易忠海一心扑在贾东旭身上。
聋老太太也一样,两人都把宝押在了同一个人身上。
而许大茂……自从他不孕不育的消息传开,别说相亲了,连只母蚊子都不往老许家门口飞。
这……看来是要绝后了。
倒是贾家,
在易忠海的培养下,贾东旭很快考上了二级钳工。
月工资达到了三十八块五。
日子好过了,五八年又生了第二个孩子,取名小当。
生活眼见着越来越兴旺。
直到六十年代初,六一年冬天。
明天就是大年。
院里鞭炮声响个不停,家家户户门口都贴上了春联。
外面一片热闹。
何雨柱屋里也热热闹闹的。
高中毕业的何雨水正帮陈雪如带孩子。
陈雪如在厨房忙着准备饭菜。
何雨水问:“嫂子,我哥工作怎么这么忙,这都什么时候了还不回来?”
陈雪如已经习惯了,笑了笑说:“你又不是不知道他做什么的,想早下班,除非太阳打西边出来。”
这时,何雨柱骑着自行车进了前院。
“哎哟,我们的大忙人何主任回来啦。”
闫埠贵乐呵呵地跟何雨柱打了个招呼。
何雨柱一身中山装,整个人气质和从前完全不同了。
经历过两段人生的他,如今处处透着沉稳与从容。
" ["create_time"]=> string(10) "1763949598" }