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rray(5) { ["chapterid"]=> string(8) "43598648" ["articleid"]=> string(7) "6310781" ["chaptername"]=> string(8) "第42章" ["content"]=> string(3703) "

他指着那本《太乙金华大丹录》,苦笑道:“正因如此,许多上古玄功,所需灵气浩大,在当今之世已难以修成。便如这本大法,若在灵气充沛之时,以你的资质,三年筑基亦非难事。可如今…恐怕三十年也未必能成。你师祖,便是在冲击炼气化神后期时,因灵气不济,功亏一篑,含恨而终。为师蹉跎百年,亦卡在中期瓶颈,寿元将尽,根源便在于此。”

小子厚这才恍然,为何师父之前谈及修为时,总带着一丝无奈与急切。他也明白了,自己玄关初开便能引动星月精华,感应地脉灵气,这份天赋在如今时代是何等珍贵。

“那…这口井?”

“这口‘灵龟井’,是方圆百里内,少数几处地脉灵眼之一,算是衰竭大潮中残存的‘绿洲’。”三阳子眼中闪过一丝忧色,“但也正因如此,它才成了他人觊觎的目标。那普济寺的和尚在此盘桓不去,恐怕不仅仅是为了几个村民的香火…”

小子厚心中凛然,感受到了平静表面下的暗流汹涌。

“告知你这些,是让你心中有数。”三阳子拍了拍他的肩膀,语气转为坚定,“炁脉衰竭虽是困境,却非绝境。天道五十,大衍四九,人遁其一。总有一线生机。你天赋异禀,更需勤勉不辍,在这末法时代,为我太乙玄元,也为这世间正道,争那一线之机!”

这一日,小子厚修行格外专注。他深知,自己每多凝聚一丝真炁,便多一分应对未来变数的力量。晚课时,他不再仅仅满足于汲取井中灵气,而是尝试以自身初成的金华真炁为引,更主动地去“捕捉”、炼化空气中那些稀薄散乱的灵气,虽然效率低下,却是一种在逆境中修行的磨练。

夜色深沉,他望着窗外稀疏的星斗,心中对那“炁脉衰竭”之谜,以及自身肩负的责任,有了更深的认识。

...

道历四千六百八十六年二月十一,初闻炁脉衰,方知修行艰。

赞曰:灵井蓝光黯,师言炁脉衰。玄功难为继,末法时代来。天赋虽异禀,前途多阴霾。稚子知任重,勤修争机缘。

二月十二,有客远来。

午时刚过,山道上传来一阵轻快的马蹄声,打破了清微观多日的宁静。一名身着青色道袍、风尘仆仆的年轻道士,牵着一匹青骢马,来到了观前。他约莫二十出头年纪,面容俊朗,眼神明亮,行动间透着一股干练之气。

“青城山弟子明心,奉家师松溪真人之命,特来拜见三阳子师叔!”年轻道士在观门外朗声通报,执礼甚恭。

三阳子闻声而出,见到来人,脸上露出真切的笑容:“原来是松溪师兄座下的明心师侄,快请进!一别数年,师兄可安好?”

小子厚好奇地打量着这位陌生的师兄,只见他气息绵长,周身隐隐有清气流转,修为显然不弱,至少已在筑基之上。

明心随师徒二人进入观内,奉上一封以火漆封口的书信:“家师安好,有劳师叔挂念。此乃家师亲笔信,言及要事,特命弟子星夜兼程送来。”

三阳子接过书信,拆开细看。起初面色尚还平静,越看到后面,眉头皱得越紧,最终化为一声长叹,将信纸递给明心:“你也看看吧。”

明心快速浏览一遍,脸色也凝重起来:“果然…连昆仑山、龙虎山那边的灵眼,也衰减得厉害。家师推测,照此速度,不出甲子,世间灵眼恐十不存一。届时,恐怕…”

" ["create_time"]=> string(10) "1763948629" }