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rray(5) { ["chapterid"]=> string(8) "43598623" ["articleid"]=> string(7) "6310781" ["chaptername"]=> string(8) "第38章" ["content"]=> string(4015) "
“感觉到了吗?”三阳子的声音在他心神中响起,如同清风拂过,“松柏后凋,因其刚直,能抗风雪;翠竹有节,因其柔韧,能御强风。刚不可久,柔不可守,唯刚柔并济,方能长久。此理通于修行——炼气需有松柏之刚猛精进,亦需有翠竹之柔韧守拙。”
小子厚心领神会,只觉得今日这“听风”一课,比往日任何导引吐纳都更深刻地触动了他的心神。
风持续了一整天。学堂里,窗棂被吹得嗡嗡作响,孩子们都有些心浮气躁。小子厚却因早晨的修炼,心神格外沉静。他坐在窗边,一边听着窗外风声,一边默诵《阴符经》中“天地之道,浸以刚克柔,浸以柔克刚”之句,只觉得与师父所授刚柔之理相互印证,理解更深。
课间,他见陈粒被风吹乱了头发,显得有些烦躁,便悄悄将早晨感悟到的竹之“柔韧”意念传递过去,轻声道:“别烦,想想竹子,风越大,它弯一弯腰,反而舞得更好看。”陈粒愣了愣,看着窗外摇曳的竹影,竟真的慢慢平静下来,对着小子厚展颜一笑。
下午回道观,风势未减。三阳子让小子厚再次于松竹间静坐,这一次,要求他尝试引导体内那丝刚柔之意,融入踏罡步斗之中。
小子厚脚踏星位,步法展开。意存刚健时,步伐沉稳有力,如松扎根;意转柔韧时,身形流转飘逸,如竹随风。虽然依旧生涩,但那踏罡步斗却因此多了几分先前没有的生机与变化,引动的气息也不再是单一的刚或柔,而是带着一种刚柔相济的韵味。
三阳子看在眼里,微微颔首,知他已初步领悟了“势”的变化。
晚课时,风渐渐平息。小子厚打坐内观,发现丹田丹种的光芒中,除了以往的温煦白芒,竟隐隐透出一丝青意,那是乙木灵气被炼化的迹象,使得丹种更添活力与韧性。
这一夜,他梦中不再有具体景象,唯有松涛阵阵,竹影婆娑,刚柔二气如同两条游鱼,在他周身经脉中自在流转,演化着无穷奥秘。
...
道历四千六百八十六年二月初八,听风悟刚柔,道心养自然。
赞曰:松涛吼若龙,竹韵清如凤。听风非用耳,感其刚柔性。刚健能抗暴,柔韧可御凶。修行得此理,道基自然成。
二月初九,夜空如洗。
连日大风将天穹涤荡得一尘不染,入夜后,星月之光毫无阻碍地洒落,将清微观的庭院照得亮如白昼,却又比白昼多了几分清冷与神秘。月轮虽未满,却已颇具规模,清辉皎洁,与漫天璀璨的星斗交相辉映。
三阳子仰望天象,眼中闪过一丝决然。他转身对小子厚道:“子厚,你胎息已成,内视初通,更兼昨日感悟刚柔,对气机驾驭已非吴下阿蒙。今夜星月之光如此鼎盛,正是尝试开辟‘玄关一窍’的最佳时机!”
“玄关一窍?”小子厚还是第一次听到这个名词。
“此窍非凡窍,不在身内,不在身外,乃沟通先天后天、连接神气之桥梁,是修行路上至关重要的一关。”三阳子神色无比郑重,“开辟此窍,方能真正引天地灵气入体炼化,而非仅仅依靠自身气血转化。可以说,唯有开了玄关,才算真正踏入了炼精化气的门槛!”
他带着小子厚来到院中月光最盛之处,让他面南背北盘膝坐好,正对那轮明月。
“玄关一窍,其位置众说纷纭,或曰祖窍(眉心),或曰膻中,或曰丹田,实则无形无相,唯凭神意感应。”三阳子沉声道,“我太乙玄元门承东华青阳之炁,尤重太阴太阳之力。今夜,你便以月光为引,星辉为辅,神意凝聚于眉心祖窍之处,存想此处有一虚无窍穴,如海纳百川,吸引月华星辉汇聚。”
" ["create_time"]=> string(10) "1763948615" }