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rray(5) { ["chapterid"]=> string(8) "43598609" ["articleid"]=> string(7) "6310781" ["chaptername"]=> string(8) "第33章" ["content"]=> string(3863) "

...

道历四千六百八十六年二月初四,药圃辨草性,万物皆含理。

赞曰:春风吹绿药圃新,稚子俯身辨草性。稗子虽恶亦有用,道理由此见分明。儒经道理由心悟,慧眼初开万物清。丹田观想化春意,道苗生长正欣欣。

二月初五,天色阴沉。

连日的晴好被一团自西北压来的乌云打断,山风渐急,带着湿冷的寒意。晨课时,三阳子并未让小子厚在院中久留,而是将他唤至东厢房内。

“子厚,你胎息已稳,对气机感应也日渐敏锐,今日,为师便传你符法入门。”三阳子神色郑重,从紫檀木匣中取出一叠裁剪整齐的黄表纸,一方古砚,一锭朱砂,还有那支平日里小子厚习字用的狼毫笔。

然而,与平日习字不同,三阳子先净手焚香,对空默祷片刻,方才开始研墨。他研墨的动作极慢,极专注,口中念念有词,小子厚凝神细听,似是“天地玄宗,万炁本根…”之类的咒诀。那朱砂在砚台中渐渐化开,色泽鲜红欲滴,隐隐有光华流转。

“符者,合也。合天地之炁,契鬼神之机,以我之精神,引动法界之力。”三阳子执笔在手,整个人的气势陡然一变,肃穆而威严,“画符首重‘三合一’,即身与符合,符与咒合,咒与意合。一笔一画,皆需贯注精神,调动真气,不可有丝毫杂念。”

他铺开一张黄纸,笔蘸朱砂,对小子厚道:“今日先学最基础的‘净心符’。你看仔细了。”

说罢,他凝神静气,忽而笔走龙蛇,动作如行云流水,又带着千钧之力。朱红的线条在黄纸上蜿蜒游走,构成一个繁复而玄奥的图案,笔画之间,小子厚仿佛看到有微不可察的灵光随着笔尖流动,最终凝聚成符。当最后一笔落下,那符箓上的朱砂似乎亮了一下,随即内敛,整张符纸散发出一股宁静祥和的气息。

“此符能安神定魄,驱散杂念,佩戴于身,有助修行。”三阳子放下笔,气息略有不匀,显然画此一符,耗费不小心力。

他让小子厚也净手凝神,尝试描绘。小子厚学著师父的样子,调整呼吸,意守丹田,引动那团温煦的丹种之气,缓缓贯注笔尖。然而,这笔远比习字时沉重,那朱砂也似有粘滞之感,下笔之时,要么气机中断,线条滞涩;要么心神稍散,笔画歪斜。连画三张,皆是歪歪扭扭,毫无灵韵可言,与师父所画之符天差地别。

“莫要气馁。”三阳子安慰道,“初学画符,十不成一乃是常事。重在体会过程,感受气与笔、与纸、与符文相合的感觉。记住方才为师下笔时的韵律与意念。”

小子厚沉下心来,不再急于求成,而是反复回忆师父方才的动作与神态,再次提笔。这一次,他心无旁骛,将全部精神凝聚于笔尖,丹种之气虽弱,却绵绵不绝。笔下的线条虽依旧稚嫩,却比之前流畅了许多,当最后一笔勉强勾连完成时,他仿佛感觉到笔下的符文与自身气息有了一丝微弱的共鸣,那张歪斜的符纸上,竟也闪过一丝极淡的灵光,旋即隐去。

“好!”三阳子眼中露出惊喜,“初具灵应!虽不堪用,却已摸到门径!假以时日,必有所成!”

他将这张歪斜的“净心符”折成三角,递给小子厚:“此符虽陋,然蕴含你一丝神气意念,贴身收好,亦可助你宁神。”

早饭后,小子厚将这张歪斜的符箓小心放入怀中,这才下山。许是画符耗神,他今日觉得精神有些疲惫,但怀中那符箓却隐隐传来一丝清凉之意,让他心神保持着一份清明。

" ["create_time"]=> string(10) "1763948599" }