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rray(5) { ["chapterid"]=> string(8) "43598606" ["articleid"]=> string(7) "6310781" ["chaptername"]=> string(8) "第31章" ["content"]=> string(3767) "
说到这里,三阳子语气转为沉重,带着难以言喻的痛惜:“明末清初,天下动荡,烽烟四起,更兼天地剧变,灵机日衰。我派山门原在终南福地,亦毁于兵燹。时任掌门‘玄元真人’,为存道统,携核心弟子并《太乙金华大丹录》全本,辗转南下,最终寻得此地,见这口‘灵龟井’地脉犹存,便在此结庐清修,重建道观,取名‘清微’,意在‘清静精微’,延续香火。”
他指着这略显破旧却打扫得一尘不染的殿堂,眼中流露出复杂的情感:“自此,我太乙玄元门便扎根于此,至今已三百余年。然天地灵气日益稀薄,修行愈发艰难。你师祖,我之恩师,天纵奇才,亦止步于炼气化神中期,最终…寿尽仙去。”
三阳子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,他沉默片刻,方才继续,目光灼灼地看向小子厚:“为师资质鲁钝,苦修百余载,亦卡在炼气化神中期,迟迟无法突破,眼见寿元无多…本以为道统将绝于吾手,心中常怀愧疚,无颜面对历代祖师。直到…”
他的眼神变得无比柔和,带着希冀与欣慰:“直到那日,在集市中遇见了你。你虽年幼,却灵光内蕴,尤具罕见的先天道体,更难得的是心性纯良,与道有缘。为师便知,这是祖师垂怜,赐我太乙玄元一线生机!”
小子厚听得心潮起伏,他从未想过,这座破旧的道观,师父那看似随意的收养,背后竟承载着如此沉重而悠久的传承与期望。他下意识地摸了摸怀中那本尚未开始修习的《太乙金华大丹录》,只觉得它重若千钧。
“师父…”他张了张嘴,却不知该说什么。
三阳子摆摆手,神色恢复平静:“告知你这些,非是给你压力。而是要你明白,修行之路,漫长而艰辛,非一人一世之事。你既入此门,承此因果,便需砥砺前行,但求无愧于心,无愧于道。他日若有所成,当以弘扬正道、济世度人为念,方不负历代祖师心血。”
长明灯的火苗轻轻跳动,将三清祖师像的影子投在墙壁上,仿佛正静静地注视着这场跨越时空的传承。
这一夜,小子厚久久无法入睡。殿中师父的话语,历代祖师的身影,道统传承的重任,在他稚嫩的心灵中激荡回响。他起身,再次来到院中,抚摸着那口承载了太多故事的灵龟井,井水幽深,蓝光点点,仿佛在回应着他的心绪。
...
道历四千六百八十六年二月初三,夜殿溯道统,稚子承因果。
赞曰:古殿灯如豆,夜话溯道源。东华传妙法,清虚立玄门。兴衰三百载,薪火寄一身。稚子虽年幼,已承因果深。
二月初四,惊蛰后第七日。
连日晴暖,春风愈发和煦,吹面不寒。道观后院那片新辟的药圃里,前几日播下的种子,已悄然顶破湿润的泥土,探出点点稚嫩的绿意。小子厚每日晨课后,第一件事便是跑去查看,小心翼翼地给这些新生的“伙伴”浇水,看着那纤细的茎叶在阳光下舒展,心中便充满了欢喜。
今日,他发现那畦薄荷旁,竟有几株野草也趁机生长起来,与薄荷幼苗争夺着养分和空间。他蹲下身,正准备伸手拔除,却被走来的三阳子止住。
“且慢。”三阳子也蹲了下来,指着那几株野草,“你且看看,它们与薄荷有何不同?”
小子厚仔细分辨:“薄荷的叶子是对生的,边缘有锯齿,闻着有清香。这些草叶子是互生的,形状也不一样,没有香味。”
" ["create_time"]=> string(10) "1763948592" }