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rray(5) { ["chapterid"]=> string(8) "43598601" ["articleid"]=> string(7) "6310781" ["chaptername"]=> string(8) "第28章" ["content"]=> string(3717) "

...

道历四千六百八十六年正月二十九,灵鹤现祥瑞,稚子悟自然。

赞曰:晨光鹤唳清,灵禽降松庭。饮啄合道韵,呼吸近自然。稚子得启示,吐纳生变化。机缘虽偶至,福缘在有心。

二月初一,朔日无月。

夜幕早降,天穹如墨,唯有点点寒星缀于其上,洒下清冷微光。清微观内,不闻诵经声,唯有庭院中央,一簇松明火把插在石缝中,噼啪燃烧,跃动的火光将三阳子与小子厚的身影投在墙壁上,拉得忽长忽短。

“子厚,你随我修行,胎息初成,步法已学,经书始读。今日朔日,阴气初生,阳气潜藏,正是体悟‘静极生动’、‘以柔克刚’之理的时机。”三阳子肃立火把旁,手中并非桃木剑,而是一根三尺来长、拇指粗细的柔韧青竹枝。

“看好了。”三阳子话音未落,身形已动。他并未施展踏罡步斗的玄奥步法,只是寻常站立,手腕微抖,那根青竹枝便如灵蛇出洞,倏然点向前方虚空。

动作看似缓慢柔和,小子厚却仿佛听到了一声极轻微的破空之响。竹枝尖端在火光照耀下,划出一道玄妙的轨迹,圆融连绵,无始无终。

“此非剑法,而是‘剑理’。”三阳子收势,青竹枝轻颤,“剑乃手臂之延伸,气之意念之外显。其理在于‘意到、气到、力到’。意在先,气随之,力乃发。而非依仗蛮力,徒具其形。”

他再次演示,这一次动作更慢,让小子厚能看清每一个细节。“你看这起手,意存丹田,引气过肩井,透曲池,达于指尖,贯于竹梢。其力非僵非软,如绵里裹铁。”

小子厚凝神细观,只见师父周身气息圆融,那根普通的青竹枝在他手中,仿佛拥有了生命,每一次划动都带着一种独特的“势”,引动着周遭的气流。火光映照下,竹枝的轨迹似乎残留着淡淡的光痕。

“你来试试。”三阳子将青竹枝递过。

小子厚接过竹枝,学著师父的样子站定,意守丹田,试图引动那团温煦的丹种之气。然而,气感虽有,却难以精确引导至手臂,更别提贯注竹枝了。他手臂僵硬,动作滞涩,竹枝挥出,软绵绵毫无力道,更谈不上什么“势”。

“莫急。”三阳子上前,手指在他肩、肘、腕几处穴位轻轻一点。小子厚顿时觉得一股温和气流透入,手臂经络为之一畅,对气的感应清晰了不少。“记住这感觉,意在气先,形随意动。”

小子厚沉下心来,不再刻意追求形似,而是努力回味师父点穴时那气机流转的感觉,以及白日里白鹤振翅的那种自然韵律。他调整呼吸,意念微动,引导丹田之气缓缓上行,这一次,气息果然顺畅了许多,虽然依旧微弱,但竹枝挥出时,竟也带起了一丝微弱的风声。

“好!已得一丝气韵!”三阳子赞道,“初学不必求快,亦不必求猛。重在体会气机流转、意念引导的过程。每日练习,持之以恒,待你气血充盈,经脉通达,自可水到渠成。”

接下来,三阳子又传授了几个最基本的动作:点、刺、抹、带。每一个动作都分解开来,详细讲解其用意、运气法门以及与步法、呼吸的配合。

“剑理通于万事。读书需意在字先,方能解其义;算术需意在数先,方能明其理;乃至为人处世,亦需意在行先,方能得体合度。”三阳子借机阐发,“此‘意’字,便是你的心神,你的觉悟。”

" ["create_time"]=> string(10) "1763948582" }