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rray(5) { ["chapterid"]=> string(8) "43583988" ["articleid"]=> string(7) "6308004" ["chaptername"]=> string(8) "第44章" ["content"]=> string(4046) "

家家户户的粮仓,都被堆得满满当当,甚至连院子里,都堆满了金黄的谷物。许多人家不得不临时搭建起简易的棚子,来存放这些来之不易的财富。孩子们在粮堆上嬉戏打闹,追逐玩耍,笑声清脆,回荡在村庄上空。大人们则坐在自家门口,看着堆积如山的粮食,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,那是对一年辛劳的最好回报,也是对未来生活的无限憧憬。

然而,这种甜蜜的喜悦,很快就变成了一种“幸福的烦恼”。

粮食太多了,多到吃不完,也多到运不出去。石门镇的地理位置相对偏僻,与外界连接的,只有一条狭窄的土路。这条路,坑坑洼洼,崎岖不平,晴天时尘土飞扬,牛车经过时扬起漫天黄沙;雨天时更是泥泞不堪,车轮深陷,根本无法通行。这条路,成为了石门镇与外界交流的最大障碍。

李钰组建的"石门运输队",虽然已经日夜兼程,马不停蹄地往返于石门镇和河阳县城之间,但面对数万石的巨大产量,依旧是杯水车薪,显得力不从心。许多村民的粮食,因为无法及时运到县城出售,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它们堆在家里,甚至开始出现受潮发霉的迹象,这让原本的喜悦蒙上了一层阴影。

"陈兄,"这天,李钰站在镇口,看着一辆运粮车在泥泞中前行,面露忧色,"自从上次吴县令来访,我一直在想你提过的那个修路的主意。眼下粮价渐低,咱们的运力又跟不上,再拖下去,这些粮食可就要出问题了。"

陈默点点头。自从上次向吴县令展示过水泥技术后,他就一直在考虑这个问题。眼下的泥泞小路已经严重制约了石门镇的发展,而且随着运输车辆的增加,路况变得愈发糟糕。石门镇的第一次"农业革命"已经完成,它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丰收,但也暴露出了基础设施的短板。现在,正是开启"交通革命"的最佳时机。

"李兄说得对,这事确实该提上日程了,"他神色凝重地说道,"上次我们和吴县令谈过的水泥路,不仅要修,而且要大规模地修。从石门镇直通河阳县城,修一条能经得起重载的大路。只有这样,才能让我们的收获真正变成财富。"*

李钰的眼睛,瞬间就亮了。他当然知道修路的好处,但修一条几十里长的路,那得是多大的工程啊!这在以往,简直是天方夜谭,只有朝廷才能办到。“陈兄,这……这可不是小工程啊!”李钰虽然激动,但还是有些担忧,“从石门镇到河阳县城,足足有三十多里路。要修一条水泥路,那得花多少钱?多少人力?我们石门镇,恐怕承担不起啊。”

“钱和人力,都不是问题。”陈默自信地说道,他的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,“修路,不仅仅是为了运粮食,更是为了运送财富!李兄,你只看到了修路的投入,却没有看到它建成后,能带来的巨大收益!这笔投入,很快就能通过未来的收益弥补回来,甚至带来数倍的回报。”

他将李钰带到一张巨大的地图前,这是他根据记忆和实地勘测,绘制的石门镇到河阳县的简易地图,上面详细标注了沿途的地形地貌和村落分布。

“你看,这条路一旦修通,我们石门镇的粮食,就能以最快的速度,运到县城,卖个好价钱。这笔收益,足以抵消修路的成本,甚至还能有盈余。”陈默用手指在地图上划过,勾勒出一条笔直的线条,“更重要的是,路通了,人流、物流、信息流,都会跟着通畅起来。县城里的商人,会更愿意来石门镇采购我们的特产,我们的农产品也能更方便地运出去。这会带动整个石门镇的商业发展,吸引更多的商贾前来投资,甚至会吸引更多的人,来我们这里定居,形成新的集市和城镇!”

" ["create_time"]=> string(10) "1763863123" }