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rray(5) { ["chapterid"]=> string(8) "43583969" ["articleid"]=> string(7) "6308004" ["chaptername"]=> string(8) "第38章" ["content"]=> string(3666) "

“李兄,” 陈默指着那条泥泞的小路,缓缓说道,“你觉得,我们是不是该让一条更平坦、更宽阔、更坚固的‘水泥路’,从我们石门镇一直修到河阳县的城门口呢?”

李钰的眼睛瞬间就亮了,他仿佛已经看到了一条宽阔平坦的水泥路出现在眼前,无数的牛车、马车在上面欢快地奔跑,将石门镇的粮食源源不断地运往县城,换回一车车的钱财和物资。他激动地说:“陈兄,这个主意太好了!我举双手赞成!”

石门镇的“幸福烦恼”,并没有持续太久。

在陈默的提议和李家的全力支持下,一支规模空前的“石门运输队”,被迅速地组建了起来。李钰动用了他所有的商业人脉,从县城里,高价雇佣了上百辆牛车和马车。

这些车队,如同不知疲倦的蚂蚁,日夜不休地,开始将石门镇那堆积如山的粮食,一点点地,向着几十里外的河阳县城运送而去。

当第一支满载着粮食的车队,抵达河阳县的东门时,立刻就引起了不小的轰动。

“快看!是李家的商队!他们从哪儿弄来这么多粮食?”

“天呐,你看那麦子,粒粒都跟珍珠似的饱满!这绝对是上等的好粮啊!”

守城的兵士和来往的客商,都围了上来,啧啧称奇。今年的春旱,影响了整个北方,导致河阳县周边的粮食,普遍收成不佳,价格也水涨船高。而李家这批粮食的出现,无异于给这个干渴的市场,注入了一剂甘泉。

河阳县的各大粮商,闻风而动。他们看着李家车队上那品质极佳的粮食,一个个眼睛都红了。他们纷纷上前,开出了远超市场价的高价,想要收购这批粮食。

而车队里的伙计们,在李钰的提前授意下,却个个都昂着头,摆出一副“皇帝女儿不愁嫁”的姿态。

“想买我们的粮食?可以啊!”一个领头的管事,对着众粮商,得意地说道,“但我们这粮食,可不是普通的粮食。这叫‘天湖贡米’!是用天湖里的神水,浇灌出来的!吃了能延年益寿,包治百病!”

这番半是炫耀、半是吹牛的话,自然引来了众人的追问。

于是,车队的伙计们,便添油加醋地,将石门镇上,那位“陈神仙”,如何斗败河伯,如何火烧顽石,如何筑坝成湖,如何引水灌溉的故事,绘声绘色地,讲述了一遍。

一时间,关于“石门镇奇迹”和“在世神仙陈默”的传说,就像一阵风,迅速地传遍了河阳县的大街小巷。民间舆论,开始为陈默的出现,进行着铺垫和发酵。

有人信,有人不信。信的人,惊为天人,把这个故事当成了最新的谈资。不信的人,则嗤之以鼻,认为这不过是李家为了抬高粮价,而编造出来的噱头。

就在这众说纷纭之际,另一件更具冲击力的事情,发生了。

河阳县衙的秋税征收,开始了。

负责石门镇片区的,是一个名叫赵德的、年过四十的老税吏。他在这个职位上,干了快二十年,对治下每个村镇的情况,都了如指掌。

在他看来,石门镇,一直都是个“老大难”。地处偏僻,土地贫瘠,百姓穷困,年年收税,都要费尽口舌,甚至连哄带吓,才能勉强收齐那点少得可怜的税粮。

这一天,他像往年一样,带着两个衙役,慢悠悠地,来到了石门镇。

可当他一进镇子,就感觉不对劲了。

" ["create_time"]=> string(10) "1763863103" }