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rray(5) { ["chapterid"]=> string(8) "43583947" ["articleid"]=> string(7) "6308004" ["chaptername"]=> string(8) "第31章" ["content"]=> string(3635) "
这种全新的施工模式爆发出了惊人的效率。以前用三合土筑坝,每天最多能推进半尺,而且还要担心雨水冲刷,一旦下雨,前功尽弃。如今,预制好的混凝土构件被 “神牛起重机” 轻松吊起,精准地安放在指定位置,一天之内就能筑起两丈长的坝体,速度提升了数十倍。看着大坝一天天 “长高长大”,工匠们的干劲越来越足,工地上到处都是欢声笑语,他们知道,自己正在创造一个奇迹。
陈默每天都要沿着坝体仔细巡查,手里拿着一根长长的测绳,时不时停下来测量坝体的垂直度和水平度。他发现工匠们在拼接预制件时总会出现微小的偏差,虽然不影响整体结构,但却违背了标准化的原则,也影响了整体的美观。于是,他连夜画出榫卯结构的图纸,让木工组在模具上增加了凹凸接口,使得每一块预制件都能像乐高积木一样,严丝合缝地拼接在一起。
“这样一来,每块预制件都能严丝合缝地拼在一起,就像孩童玩的积木一样,不仅安装方便,而且更加牢固。” 陈默拿着样品向大家展示,榫卯结构的巧妙让工匠们啧啧称奇,他们从未想过,木工的智慧竟然能运用到如此巨大的工程中。改进后的预制件拼接效率又提高了三成,而且坝体的整体性也得到了极大增强。有一次下暴雨,山洪冲击坝体,其他地方都安然无恙,只有一处没有采用榫卯结构的地方出现了轻微的裂缝,这更让大家见识到了新结构的优越性,也让所有工匠对陈默的智慧佩服得五体投地。
时间在忙碌中悄然流逝,春去秋来,卧牛山的景色换了好几番模样。当初的山谷渐渐被一座雄伟的大坝填满,它像一条巨龙横卧在两山之间,灰色的坝体在阳光下泛着冷峻的光芒,坝顶的脚手架一层叠一层,如同巨龙身上的鳞片,闪耀着工业文明的曙光。大坝的轮廓日益清晰,它的存在,彻底改变了卧牛山的地貌,也改变了石门镇的命运。
这一天,陈默站在坝顶,俯瞰着整个工地。下方,数百名工匠正在进行最后的收尾工作,搅拌石槽的轰隆声、起重机的号子声、工匠们的吆喝声交织在一起,奏响了一曲属于工业时代的交响乐。他的目光越过坝体,望向远方的石门镇,那里炊烟袅袅,一片祥和。他知道,这座大坝不仅仅是一堆混凝土的堆砌,更是他改变这个时代的第一步,是他心中那宏伟蓝图的基石。他仿佛看到,随着这座大坝的建成,石门镇将迎来前所未有的繁荣,而这,仅仅是一个开始。他的心中充满了豪情壮志,他要用自己的知识和双手,在这个时代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,让科技的光芒照亮这片古老的土地。
大坝合龙的喜悦如同醇厚的美酒,让整个石门镇沉醉了整整三天。三天里,家家户户张灯结彩,孩子们在街头巷尾追逐嬉戏,老人们聚在一起,谈论着这座大坝带来的美好生活。三天后,一场规模空前的竣工仪式在大坝之上隆重举行,其盛大程度远超奠基之时。
天刚蒙蒙亮,石门镇的百姓们就扶老携幼,沿着新修的土路向卧牛山进发。他们穿着自己最好的衣服,有的老人甚至穿上了压箱底的绸缎衣裳,脸上洋溢着抑制不住的笑容。孩子们手里拿着五颜六色的布条,欢快地奔跑着,时不时停下来采摘路边的野花。
" ["create_time"]=> string(10) "1763863080" }