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rray(5) { ["chapterid"]=> string(8) "43583333" ["articleid"]=> string(7) "6307978" ["chaptername"]=> string(8) "第40章" ["content"]=> string(3980) "

“这里以前是家书店。”姜宁擦着积灰的窗台,“小时候总来蹭书看,老板说我要是考第一,就送我本《小王子》。”

江朔忽然从背后抱住她,下巴抵在她发顶:“那后来考上了吗?”

“考上了,”姜宁笑了,“但老板说《小王子》被人买走了,送了我本《格林童话》。”她转身看他,“现在想来,他大概是怕我太早看懂大人的孤独。”

画室的墙上挂着那幅葡萄藤下的画,原木色的画框在阳光下很显眼。江朔看着画里牵手的小人,忽然拿起画笔,在角落添了只飞翔的风筝:“这样就更完整了。”

姜宁的指尖划过那道新画的弧线,忽然觉得那些散落的时光碎片——母亲的信、外婆的糯米藕、江朔的热汤,都在这间画室里找到了归宿。

傍晚的阳光斜斜切进来,在地板上投下画架的影子。江朔从身后轻轻环住她,两人的影子在墙上依偎着,像幅被阳光晒暖的画。

“下个月有个画展,”姜宁轻声说,“我想把那只毛线小熊也送去参展。”

“好啊。”江朔吻了吻她的发顶,“它是最特别的展品,因为它有两个缝补的耳朵。”

三、玉兰树下的约定

玉兰花开得最盛的时候,姜宁的画展开展了。展厅里人来人往,她站在那只毛线小熊前,看着玻璃展柜里的旧物——褪色的信纸、磨边的画夹、歪歪扭扭的毛线熊,忽然觉得它们不再是过去的碎片,而是串起时光的珍珠。

“这是你妈妈织的?”有观众指着小熊问。

“是。”姜宁笑着点头,“她总在毛线里掺金丝线,说这样织出来的东西会发光。”

转身时,看见江朔站在不远处,身边陪着江母和外婆。三个长辈凑在一起看那幅葡萄藤下的画,外婆指着画里的小猫,正和江母说笑着什么。

江朔朝她走来,手里拿着支玉兰花:“送给画家。”

姜宁接过花,指尖碰到他的掌心,像有电流轻轻窜过。她忽然想起那个漏雨的屋檐、邮局的旧信、葡萄藤下的晚餐,原来所有的相遇,都是为了此刻的并肩。

画展结束那天,两人坐在画室的地板上,看着夕阳把玉兰树的影子拉得很长。江朔忽然从口袋里拿出个小盒子,打开时,里面躺着枚银戒指,戒面是个小小的太阳,和母亲信封上的记号一模一样。

“我找工匠做的,”他的声音有点紧张,“背面刻了字。”

姜宁把戒指戴在无名指上,翻转戒面,看见内侧刻着“宁宁”和“朔”,中间隔着个小小的太阳。她忽然想起那只毛线熊耳朵里的金线,原来有些温暖,早就藏在时光里。

“我还以为你会说点什么。”姜宁抬头看他,眼里闪着笑。

江朔却只是握住她的手,把她的指尖贴在自己胸口:“都在这里了。”

窗外的玉兰花落了满地,像铺了层香雪。姜宁靠在他肩上,听着他平稳的心跳,忽然觉得那些关于过去的遗憾,都变成了此刻的圆满。

或许生活从来不是完美的画,但只要身边有他,每个春天都会如期而至。就像那只风筝,线在手里,光在前方,而他们,会一起追着太阳走下去。

暮色漫进画室时,江朔轻轻吻了吻她的发顶。空气里飘着玉兰的香,还有句没说出口的话,藏在彼此的心跳里——

余生请多指教。

第31章:暖阳里的承诺

一、戒尺与毛线团

外婆家的八仙桌上,摊着堆五颜六色的毛线。江母坐在藤椅上,手里的棒针在毛线间穿梭,竹针碰撞发出清脆的嗒嗒声。姜宁趴在旁边看,发现她正在织只小小的兔子,白色的绒毛里掺着几缕浅粉,像春日里刚抽芽的桃花。

" ["create_time"]=> string(10) "1763862402" }