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rray(5) {
["chapterid"]=>
string(8) "43573625"
["articleid"]=>
string(7) "6306504"
["chaptername"]=>
string(8) "第10章"
["content"]=>
string(2778) "生。
只有我后背渗出的冷汗,证明刚才不是幻觉。
这不是故障。
这是系统本身的逻辑,在某个层面崩塌了。
它还在试图运行原来的剧本。
却连最基本的事实都无法识别。
一个荒谬又令人心悸的念头,不受控制地冒出来——系统,可能没那么无所不能。
它也会出错。
而且是大错。
这个认知,像一道微弱的光,照进了我原本认为坚不可摧的囚笼。
我放下锤子,走到窗边。
看着外面灰蒙蒙的街道。
心里那个大胆的猜想,再次浮现。
并且迅速生根发芽。
我要测试一下。
测试这个系统的底线,测试它的bug。
几天后,机会来了。
系统发布了一个日常小任务。
日常任务:前往三个街区外的超市,购买特定品牌的燕麦奶奖励:无失败惩罚:无一个无害的,几乎算是引导性的任务。
我穿好外套,出了门。
但没有去超市。
我拐进了相反方向的一家图书馆。
安静,空旷。
我找了个角落坐下,随手拿起一本书。
脑中没有响起任何警告或惩罚。
系统似乎没有察觉这次微小的“偏离”。
或者说,它不在意。
我坐了半个小时。
然后起身,慢慢走向超市,完成了那个任务。
日常任务完成提示音响起,平淡无波。
第一次测试,安全。
第二次,我更大胆了些。
系统提示我保持“苏悠悠”的人设,在社交账号发布一张风景照。
我发布了。
但配文是:“有时候,真相藏在最意想不到的地方。”
一句模棱两可,却带着暗示的话。
发布后,我屏住呼吸等待。
一秒,两秒……一分钟……没有任何异常。
系统默认了这次行为。
它似乎只关注“行为”本身是否完成,而对行为背后的“意图”和“内容”,缺乏深层次的监控。
或者说,它的“注意力”有限。
裂痕。
我清晰地看到了系统的裂痕。
它不再是那个全知全能、令人恐惧的“神”。
它更像一个……程序。
一个可能已经过时,或者本身就有缺陷的程序。
这个发现,没有让我感到轻松。
反而让我脊背发凉。
如果系统不可靠。
那我所谓的“任务完成”、“新身份”、“自由”……还可靠吗?
那个在背后操控一切,能随意发布“抹杀”指令的,又是什么?
晚上,我躺在黑暗"
["create_time"]=>
string(10) "1763828420"
}