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rray(5) { ["chapterid"]=> string(8) "43571775" ["articleid"]=> string(7) "6306197" ["chaptername"]=> string(7) "第6章" ["content"]=> string(2600) "如李叔所料,成品率低得可怜。

张婶等人面露忧色,林薇却眼都不眨地将次品全部砸碎,声音冷静:“继续。

问题出在釉料配比和升温曲线上,调整参数。”

“参数”是什么,他们不懂,但林娘子那种不容置疑的笃定,让他们选择了相信。

终于,在第五窑开窑时,窑门打开,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。

只见窑内,十几件素白的瓷器静静而立,胎体细腻,釉面莹润,在阳光下泛着柔和的光泽。

那是一种不同于当时任何窑口的白,纯净、温雅,带着一种内敛的高级感。

“成了!

成了!”

狗娃第一个跳起来欢呼。

李叔用颤抖的手捧起一个茶盏,老泪纵横:“老天爷……这,这是俺烧出来的?”

张婶摸着光滑的碗壁,喃喃道:“这比宫里贵人用的怕是都不差……”林薇拿起一个玉壶春瓶,指腹感受着那冰肌玉骨般的质感,心中一块大石落地。

她知道,这不仅仅是瓷器,这是她在这个时代立足的第一块基石。

她将这批瓷器命名为“寒窑瓷”,并亲自设计了标志——一个极简的、由“寒”、“窑”二字变形而成的葫芦形印记。

“寒窑瓷”第一批精品,她没有再拿到西市去摆摊。

而是通过之前买腰封的那位纨绔公子(后来得知是宰相魏征的远房侄孙魏琳)的门路,直接送进了长安顶级的珍宝阁“玲珑斋”。

当玲珑斋的大掌柜看到那套素白无瑕、器型别致的茶具时,眼睛瞬间直了。

他以每件十两到五十两不等的高价,全部吃下。

这批“寒窑瓷”一经露面,立刻以其独特的质感和简约美学,在长安的上流社会中引起了小小的轰动。

物以稀为贵,人们纷纷打听这“寒窑”的来历。

寒窑,这个曾经象征着贫穷与痴愚的地方,第一次以一种高贵、神秘的姿态,进入了长安权贵的视野。

第四章:长安资本局“寒窑瓷”的成功,带来了源源不断的订单和现金流。

但林薇很清楚,小作坊模式无法支撑她的野心。

她必须建立现代的商业组织。

她在长安西市相对清净的地段,盘下了一个带后院的小铺面,挂上了“寒窑商贸行”的牌匾。

她没有像传统商铺那样将货物堆满店面,而是仿照现代展厅,只设置了几个博古架,上面错落" ["create_time"]=> string(10) "1763821535" }