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rray(5) { ["chapterid"]=> string(8) "43571774" ["articleid"]=> string(7) "6306197" ["chaptername"]=> string(7) "第5章" ["content"]=> string(2630) "象的商业帝国。”

“而这,仅仅是个开始。”

第三章:寒窑工业革命手握六十八两“巨款”,林薇没有沉浸在暴富的喜悦里,而是开始了冷静的战略布局。

她首先花了五两银子,将寒窑附近那片无人问津的、布满白色黏土的荒坡悄悄地买了下来——地契上的名字,她坚持用了“林薇”。

这是一个象征,与过去的“王宝钏”彻底割裂。

接着,她找到了村里最困难的几户人家,主要是老实巴交的张婶一家和曾做过窑工的李叔。

她没有空谈理想,而是直接拿出了真金白银和清晰的方案。

在寒窑里,林薇用买来的粮食做了一锅稠粥,请他们饱餐一顿后,摊开了自己画的简易流程图。

“张婶,你心细,负责选料、淘洗泥浆,每日十五文。”

“李叔,你有力气,懂火候,负责揉泥、掌窑,每日二十文。”

“狗娃,”她看向张婶半大的小子,“腿脚快,负责跑腿传话,每日五文,管饭。”

这个工价,远高于长安城里普通佣工的日收入。

几人听得眼睛发亮,但更让他们吃惊的是后面。

“这只是基础工钱。”

林薇目光扫过他们,“年底,我会从窑厂利润里,拿出一成,按各位的工钱比例分红。

也就是说,窑厂赚得越多,你们分得越多。”

股权激励!

这个概念对于唐朝的农民来说,如同天书。

但“赚得多分得多”这个最朴素的道理,他们听懂了。

一种前所未有的主人翁感,在几人心中悄然滋生。

“林……林娘子,”李叔搓着手,激动又忐忑,“这白土,真能烧出瓷器?

俺以前试过,烧出来不是裂就是糙,卖不上价。”

“那是因为方法和配方不对。”

林薇自信地笑了笑。

她结合系统提供的《土法炼钢大全》里关于温度控制的模糊原理,以及自己对陶瓷烧制的基本了解,改进了工艺流程。

她定制的那几样小工具派上了用场。

刻刀用于在素坯上刻画简洁流畅的花草纹样,区别于当时流行的繁复风格;砂石片则用于打磨瓷器表面,使其触感更为光滑。

她引入了流水线作业,每人只负责一道工序,极大地提升了效率和熟练度。

她还制定了严格的质检标准,有瑕疵的产品坚决毁掉重烧,绝不以次充好。

最初几窑,果然" ["create_time"]=> string(10) "1763821529" }