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rray(5) {
["chapterid"]=>
string(8) "43570294"
["articleid"]=>
string(7) "6306031"
["chaptername"]=>
string(7) "第5章"
["content"]=>
string(2596) "烈的冲动驱使我去帮助他,打破这个可怕的循环。
我首先尝试的是“记忆强化”。
我挑选了一些具有强烈情感冲击的事件,希望能在他重置的记忆中留下印记。
我带他去听一场极其震撼的交响乐,去看午夜场的恐怖电影,甚至在他生日那天,组织了一个小型的惊喜派对(参与的朋友都是我找来的,他并不熟悉)。
起初,似乎有些效果。
在事件发生后的两三天内,他提起时眼中还会有光。
但到了第五、六天,他的记忆开始变得含糊,到了第七天,当我再提起时,他只会茫然地看着我,或者将这段记忆错误地安放到七年前的某个模糊时间段里。
“好像是有这么回事……”成了他最常见的回应。
情感冲击,无法对抗时间规则的扭曲。
接着,我尝试用“环境常量”来锚定他的时间。
我送给他一个设计独特的、需要每日手动上弦的古董怀表,希望滴答的声响和每日上弦的动作,能成为他感知时间流逝的标尺。
我也送了一本厚厚的日记本,鼓励他每天记录,哪怕只有几个字。
怀表他收下了,但常常忘记上弦。
日记本他用了几天,但写下的内容,渐渐变成了对叶晴的思念,日期也开始混乱。
这些外部的“时间工具”,最终都被他内在的混乱时间所吞没。
我感到一阵无力。
我的能力让我能看到问题的表象,却无法触及核心。
我能看到时间在他身上混乱的轨迹,却不知道如何将它捋顺。
直到有一天,我在他混乱的时痕深处,看到了一丝极其微弱的、几乎要被淹没的、属于“希望”的淡金色刻痕。
它非常隐蔽,藏在那片悲伤的蓝色和混沌的灰色之下,但它确实存在,并且似乎在与他每一次画下新的、不属于叶晴的景物时,产生微弱的共鸣。
我明白了。
打破循环的关键,或许不在于强化他对“现在”的记忆,而在于引导他,主动去渴望一个“未来”。
6 未来的微光我改变了策略。
我不再刻意带他去体验“刺激”,也不再强调“记住”。
我只是更频繁地陪伴他,引导他去观察和感受那些被他自己忽略的、属于“林序”本身的生命力。
我们一起去做陶艺,泥土在指尖流动的感觉,让他专注了很久;我怂恿他接一"
["create_time"]=>
string(10) "1763815661"
}