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rray(5) {
["chapterid"]=>
string(8) "43567955"
["articleid"]=>
string(7) "6305747"
["chaptername"]=>
string(7) "第9章"
["content"]=>
string(2552) "光,“你是在给城市留根,每盘磁带、每段录音都有细节、有来历,给后人留了念想。”
我看着他,突然觉得,就算以后彻底聋了也没关系。
有他,有这些声音,我的人生已经够精彩了。
接下来的几天,我们录了老人们聊天的絮叨声、巷口小贩的吆喝声、雨滴打在瓦片上的滴答声……每一次录,江沐言都守在我身边,仔细记下时间、地点和场景细节。
我们越来越有默契,有时候不用手势,一个眼神就知道对方想干啥。
那天录完雨声,我坐在屋檐下,看着江沐言收拾设备。
他回头冲我笑了笑,阳光落在他脸上,暖得晃眼。
我突然想起爷爷说过的话:“瑶瑶,以后会有人像我一样,懂你爱的这些声音。”
原来,爷爷没骗我。
6 赵泽宇的施压与真相江沐言把我们录的声音剪进了纪录片样片,取名《消失的城声》,悄悄发到了网上。
没想到,没几天就火了,评论区刷得飞快:“听哭了,这是我小时候的味道,现在再也听不到了。”
“原来这些被忽略的声音这么珍贵,还有这么多细节,谢谢林老师和江导演。”
“青云巷不能拆!
这些记忆不能丢!”
我看着这些留言,鼻子一酸,眼泪差点掉下来。
原来,有这么多人跟我一样,在乎这些要没了的声音。
可赵泽宇没打算善罢甘休。
他没在网上乱骂,而是直接找了文物保护部门施压,还向江沐言的拍摄单位发了公函,说我们“未经许可擅自拍摄拆迁区域,干扰城市更新进程”,要求立刻停止拍摄,否则就要走法律程序。
晚上回家,赵泽宇坐在沙发上翻着手机,满屏都是关于《消失的城声》的讨论,还有人提到了“青云巷杂货铺的抗日暗号”。
他心里咯噔一下——祖父生前确实总说“赵记杂货铺,今日有好茶”,他一直以为是随口说的生意话,怎么会是暗号?
他鬼使神差地打开电脑,搜索“青云巷 抗日 地下交通员”,翻了好几页,突然看到一张老照片,上面两个年轻男人站在杂货铺门口,其中一个跟祖父长得一模一样,配文写着“1945年,青云巷地下交通员与战友合影”。
赵泽宇的心沉了下去,他想起祖父临终前反复叮嘱“照顾好青云巷的老房"
["create_time"]=>
string(10) "1763806957"
}