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rray(5) {
["chapterid"]=>
string(8) "43567474"
["articleid"]=>
string(7) "6305550"
["chaptername"]=>
string(7) "第6章"
["content"]=>
string(2568) "管网”设计,效率提升了 300%。
这种设计利用了虹吸原理,通过巧妙的管道布局,让水流在重力和负压的作用下,快速排出,大大提高了排水效率。
业内论坛炸开了锅,有人仔细对比后发现,沈砚团队的单日工程量,相当于普通企业一周的极限产值。
而质量检测报告上,所有参数都飘红,远超国标。
抗压强度、平整度、稳定性等各项指标,都达到了令人惊叹的水平。
“这还是人能做到的工程吗?
沈砚简直就是基建之神!”
一位资深工程师在论坛上留言道。
“他的团队就像开了挂一样,这进度,这质量,简直逆天了!”
另一位网友附和道。
面对这些赞誉,沈砚只是微微一笑。
他知道,这只是开始,更大的挑战还在后面,但他毫不畏惧,因为他有基建系统,有百吨王车队,更有一颗永不言败的心。
3 暴雨突袭:24小时立交桥奇迹第 30 天,原本平静的荒漠突然被一片阴霾笼罩,狂风呼啸,乌云滚滚而来。
百年一遇的暴雨,如同天河决堤一般,倾盆而下。
豆大的雨点砸在地面上,溅起层层水花,瞬间便将整个施工现场变成了一片泽国。
监理方的负责人王强,脸色苍白地冲进指挥中心,他的雨衣还在不断地往下滴水,整个人显得狼狈不堪。
“沈砚,这雨太大了,必须马上停工!
再这样下去,施工现场会被淹没,所有的努力都白费了!”
他的声音带着颤抖,充满了焦虑和担忧。
沈砚却站在指挥车顶,目光冷静地望着被暴雨笼罩的施工现场。
他的嘴角微微上扬,露出一丝自信的冷笑:“慌什么?
系统早就算准了降水周期。”
说罢,他迅速下达指令,百吨王车队瞬间切换“防汛模式”,一场与暴雨的较量正式拉开帷幕。
部分车辆加装的钢桁梁模块迅速展开,如同变形金刚一般,在 30 分钟内便架起了临时导流槽。
这些导流槽就像一条条钢铁巨龙,蜿蜒在施工现场,将汹涌的雨水引导到指定的位置。
车载抽水系统也全力启动,巨大的抽水管如同蟒蛇一般,将积水迅速抽出。
其功率比常规设备高 5 倍,强大的吸力让积水迅速减少。
而正在施工的跨线桥,更是成为了全场的"
["create_time"]=>
string(10) "1763805276"
}