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rray(5) { ["chapterid"]=> string(8) "43567471" ["articleid"]=> string(7) "6305550" ["chaptername"]=> string(7) "第4章" ["content"]=> string(2514) "据,每 10 分钟便更新一次的材料运输路线、机械协同方案,精准到了秒。

尤其是“百吨王车队”的全地形导航系统,更是让人眼前一亮。

这个系统通过卫星定位和地形扫描,能自动识别地下的溶洞群、暗河等复杂地质结构,并规划出最安全、最快捷的行驶路线,这正是让所有企业却步的核心难题。

沈砚指着屏幕,有条不紊地介绍着施工方案,眼神中透着坚定与自信。

台下的众人,原本怀疑的目光渐渐变得惊讶,甚至有些钦佩。

他们不得不承认,沈砚的方案,虽然大胆,但却极具可行性。

刘宏的脸色愈发阴沉,他紧紧握着拳头,心中隐隐有种不安的预感,他似乎低估了眼前这个男人,一场激烈的较量,才刚刚拉开帷幕。

2 基建系统的降维打击首辆百吨王重卡缓缓驶入荒漠,车轮扬起漫天黄沙。

但它并未做过多停留,在系统的指挥下,瞬间展开了“移动工厂”模式。

车载破碎站启动,巨大的碾轮开始高速旋转,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声。

路边的风化岩被源源不断地吸入破碎站,在强大的压力下,瞬间被碾成细小的骨料,这些骨料如同金色的沙粒,从传送带上倾泻而下。

与此同时,智能配比系统开始工作,各种材料按照系统计算好的精确比例,快速混合在一起。

搅拌机飞速旋转,将它们搅拌成高强度混凝土,混凝土的颜色如同深色的岩浆,散发着热气。

而轮胎附带的振动夯也没闲着,随着重卡的前行,它以高频的振动同步压实路基,每一次振动,都让路基更加坚实,仿佛在给大地注入力量。

传统工艺中,光是试验段的施工就需要 3 天时间,期间还需要不断进行人工检测和调整。

但在沈砚的团队这里,凭借着基建系统的精准控制和百吨王车队的高效作业,12 小时便完成了试验段的施工。

不仅如此,经系统测算,完成后的路基承载力比设计标准高出了 40%。

无人机群在高空盘旋,实时回传着施工现场的画面。

108 辆车如同精密齿轮般配合默契,卸料、摊铺、碾压的间隔误差不超过 5 秒。

每辆车的行动都如同被一只无形的手指挥着,井然有序。

它们穿梭在荒漠之中,扬" ["create_time"]=> string(10) "1763805265" }