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rray(5) { ["chapterid"]=> string(8) "43567467" ["articleid"]=> string(7) "6305550" ["chaptername"]=> string(7) "第1章" ["content"]=> string(2504) "1 当“不可能工程”砸向业内西北荒漠,狂风裹挟着砂砾,如锋利的刀刃划过空气。

这片广袤无垠的土地,此刻正承载着一个疯狂的设想 —— 打造一座超级物流枢纽。

项目规划书上,120 公里的荒漠高速蜿蜒其间,50 万㎡的立体仓储群仿若钢铁巨兽盘踞,配套的能源基站星罗棋布。

但这看似宏伟的蓝图,却如同一座无法攀登的险峰,横亘在所有基建企业面前。

行业巨头们齐聚一堂,会议室里气氛凝重。

投影仪上,地质勘探图不断闪烁,那片区域地质疏松带就像一张千疮百孔的破网,脆弱得难以承受重载交通的压力。

一位头发花白的专家站起身,扶了扶眼镜,声音透着无奈:“按照传统施工方法,这片地质条件下,路基根本无法稳定,更别说承载长期的重载运输,这是个死局。”

众人纷纷点头,脸上满是愁容。

再看施工周期,行业内的算法得出至少 24 个月的结论,这与项目方要求的 90 天,简直是天壤之别。

“这根本就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!”

某建企的负责人猛地一拍桌子,站起身来,满脸愤怒与不甘,“我们投入再多资源,也无法在这种条件下按时完工,这不是砸自己招牌吗?”

一时间,会议室里议论纷纷,大家都在摇头叹气,对这个项目避之不及。

项目方的负责人李明,坐在角落里,脸色愈发难看。

他手中的笔被捏得嘎吱作响,心里明白,这个项目若黄了,对公司、对这片亟待发展的荒漠地区,都将是沉重的打击。

就在他感到绝望之时,一个尘封三年的名字,如同黑暗中的一丝曙光,在他脑海中浮现 —— 沈砚。

那个曾经在基建界如彗星般崛起的男人,用 72 小时在沼泽地架起临时钢桥的传奇,至今仍被人津津乐道。

李明记得,当时所有专家都断言,沼泽地的松软土质根本无法支撑桥梁基础,可沈砚却做到了。

他仿佛拥有一种神奇的魔力,能将不可能变为可能。

李明眼中闪过一丝希望,他深知,此刻唯有沈砚,或许能打破这个困局。

而此时的沈砚,正窝在自家车库里,周围堆满了各种汽车零件和工具。

他专注地盯着手中的扳手,在一辆改装" ["create_time"]=> string(10) "1763805249" }