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rray(5) { ["chapterid"]=> string(8) "43566409" ["articleid"]=> string(7) "6305343" ["chaptername"]=> string(8) "第16章" ["content"]=> string(2540) "到一张入场券,而如今,我是主席之一。

“回复他们,我会准时出席。”

我顿了顿,补充道,“以星曜资本创始人兼CEO,Katherine Ji的身份。”

不是继承者,是创始人。

母亲为我铺了路,但星曜未来的疆域,将由我亲手开拓。

峰会前夕,我回到了苏黎世,站在母亲墓前。

冰冷的石碑上,只刻着她的名字和生卒年月,简单,却仿佛蕴藏着无尽的故事。

我将一束她最喜欢的白色鸢尾花放下。

“妈妈,”我轻声说,声音融在阿尔卑斯山吹来的微风中,“你留下的棋局,我接手了。

而且,我会下得比你想象的,更好。”

风吹过墓园的松林,发出沙沙的响声,像是无声的回应。

硅谷的峰会,更像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。

科技巨头、资本大鳄、各国政要……每个人脸上都挂着得体的微笑,言语间却机锋暗藏。

我在数个分论坛发言,阐述星曜的投资哲学——不追逐风口,只深耕价值;不垄断技术,只构建生态。

我的观点犀利,逻辑清晰,对技术和商业结合的洞察,让不少老牌的领袖都投来惊讶和审视的目光。

在最后的闭门圆桌会议上,讨论到全球AI技术标准制定的敏感话题,几位代表不同利益集团的大佬争得面红耳赤。

我安静地听了一会儿,直到争论稍歇,才平静开口:“标准的制定,不应是权力的划分,而应是价值的共识。

星曜愿意开放我们部分底层技术框架的接口,与各方共同探讨一个更开放、更互信的协作模式。”

此言一出,满座皆惊。

开放底层框架?

这无异于将自家的护城河与他人共享。

一位头发花白的硅谷传奇人物眯着眼睛看我:“Katherine,你确定?

这需要极大的魄力,也可能……引狼入室。”

我微微一笑,目光扫过全场:“我相信,真正的护城河,不在于高筑的壁垒,而在于我们持续创新、定义未来的能力。

星曜,无惧竞争,更期待共创。”

会议室内陷入了短暂的沉默,随即,响起了掌声。

这一次,不再是出于礼貌,而是带着真正的尊重与认可。

我知道,从这一刻起,星曜资本,以及Katherine Ji这个名字,才真正站在了全球科技舞台的" ["create_time"]=> string(10) "1763801911" }