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rray(5) { ["chapterid"]=> string(8) "43565134" ["articleid"]=> string(7) "6305193" ["chaptername"]=> string(8) "第14章" ["content"]=> string(2592) "…” 老娘们?

我心里冒火。

背后有人指使,是舅妈。

阴魂不散,她就这么想把哥哥弄走?

愤怒之后,是冷静清醒。

既然知道了源头,就不能再被动挨打。

我将计就计,没有立刻发作。

我换了个离夜市管理办公室更近的位置摆摊,他们一来骚扰,我就作势要往办公室跑。

他们有所顾忌,不敢太放肆,但骚扰依旧。

我把每次被骚扰的时间、他们的样貌特征、说的话(尤其是提到“老娘们”的部分)都默默记下,连同那段录音,小心保存好。

这些,将来都是证据。

同时,我并没有放弃寻找救治妈妈的希望。

我跑遍了城里大大小小的书店和图书馆,查阅一切关于妈妈病情的资料。

大部分都晦涩难懂,但我硬着头皮啃。

在一个旧书摊泛黄的医学杂志合订本里,我看到了一个名字——陈明远医生。

他发表的一篇关于晚期癌症患者支持性治疗和生命质量研究的论文,里面提到的几个观点和思路,让我看到了希望,虽然不能完全看懂,但直觉告诉我,这或许是一条路。

我记下了他所在的医院——市第一人民医院,那是我们之前根本不敢想的大医院。

我像抓住了救命稻草。

我开始想办法联系他。

去医院挂号?

专家号我根本挂不起,也等不起。

我试着往医院科室打电话,总是被护士台挡回来:“陈教授很忙,不接陌生电话,要看病请按规定挂号。”

此路不通。

我又开始在网上搜索他的信息,希望能找到邮箱或者其他联系方式。

一无所获。

但我没有放弃。

我决定换个思路。

我把他那篇论文反复看了很多遍,虽然很多专业术语不懂,但我把自己照顾妈妈过程中观察到的细节、遇到的困惑,结合论文里的观点,整理成了几个简单的问题。

然后,我手写了一封信。

字迹工整,语气恳切。

我没有直接求他治病,只是就论文里的观点提出了我的疑问,并简单描述了妈妈的情况(隐去了姓名和具体信息),询问像我们这样贫困的家庭,是否有可能在维持生命质量方面做一些努力。

我把信寄到了市一院肿瘤科,陈明远医生收。

我不知道他会不会看到,看" ["create_time"]=> string(10) "1763797094" }