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rray(5) { ["chapterid"]=> string(8) "43563890" ["articleid"]=> string(7) "6304917" ["chaptername"]=> string(7) "第9章" ["content"]=> string(2551) "根红色的丝带——红色代表“危险”,她赶紧把孩子襁褓上的刺绣改了,换成“准备撤离”的信号。

傍晚做弥撒时,陈晋云坐在教堂后排,等着接情报。

当他看见送情报的修女手背上有块烫伤疤痕时,突然想起第二章那个雨夜,王曼卿在南京教堂接应的交通员,手背上也有一模一样的疤!

他赶紧按住王曼卿的手,小声说:“是陷阱,别接!”

果然,何森带着特务从侧门冲了进来。

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候,宋怀远匆匆跑过来:“何处长!

刚截获日军密电,干扰信号的源头在南山,不在这儿!”

这个调虎离山计,给了他们宝贵的时间。

陈晋云夫妇赶紧从密道跑到嘉陵江边,登上了一艘货船。

船舱里,王曼卿拆开孩子的尿布,从里面拿出一张纸条——上面的字是用尿液写的,平时看不见,这会儿显了出来:“明天早上七点半,跟着红十字会的物资车走。”

第二天早上,装着教会捐赠药品的卡车,顺利过了哨卡。

藏在绷带里的电台零件,很快就能运到延安;而何森还在南山顶着日军的轰炸,徒劳地找干扰源。

等他回到军统站,看见宋怀远正在烧“军事委员会频谱测试”的原始文件。

“看来,有人比咱们更懂德国的侦测技术啊。”

何森话里有话,眼睛扫过宋怀远办公桌上的一张照片——那是陈晋云在德国受训时拍的合影。

这会儿,江心的小船上,陈晋云第一次见到了“影先生”的替身。

这个戴金丝眼镜的中年人,递给他一张字条,上面是用酚酞溶液写的下一步任务。

阳光一照,字显了出来,陈晋云突然想起第三章在长沙的那个夜晚,王曼卿跟他说的话:“镜面之所以能照出真相,是因为它从来不会改光线的方向——就像咱们做的事,不管多隐蔽,终会露出真相。”

他望向岸边,教堂尖顶的十字架在夕阳下闪着光。

何森的车队正飞快地开过去,而他们刚搭好的通讯网络,已经在重庆的迷雾里,悄悄转了起来。

第六章:血色婚礼(1943年·上海)1943年的上海租界,看着还挺繁华,其实是畸形的热闹——外面打仗打得凶,租界里却还在办晚宴、搞拍卖。

外滩华懋饭店的宴会厅里,正办着瑞士" ["create_time"]=> string(10) "1763794836" }