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rray(5) {
["chapterid"]=>
string(8) "43562055"
["articleid"]=>
string(7) "6304599"
["chaptername"]=>
string(8) "第10章"
["content"]=>
string(2600) "大的身躯缓缓地、却又无比顺服地卧倒在地,就卧在那面斑驳的国旗投下的、狭长的阴影里。
它不再动弹,只是胸膛剧烈地起伏着,鼻息微弱,那双大眼睛望着李长河,里面没有了焦灼,没有了痛苦,只剩下一种近乎透明的平静,和一种……终于抵达归宿的安然。
李长河知道,时候到了。
他没有立刻去照看追风,而是依照着记忆,走到哨所废墟的一角,那里有一块看起来毫不起眼、半埋入土的青石板。
他记得,很多年前,哨所换防前夕,那些年轻的、脸庞被山风雕刻得粗糙却眼神明亮的战士们,曾在这里埋下过一个“时间胶囊”。
当时带队的班长笑着说:“老李,等以后,也许我们都老了,也许没人记得这儿了,你再来,把它挖出来,看看我们当年都想了些啥。”
他用军工铲,费力地撬动了那块青石板。
石板下,是一个密封得很好、用多层油布和蜡紧紧包裹着的铁皮箱子。
拂去泥土,打开箱盖,没有想象中的金银,只有一摞用牛皮纸信封装着的信,整整十八封。
信封已经泛黄,但保存完好。
每一封的封面上,都写着同样一行字——“致未来”。
李长河的手指颤抖着,拿起最上面的一封,抽出信笺。
信纸是当时部队专用的稿纸,字迹各异,有的刚劲,有的稚嫩。
“未来的同志:你们好!
不知道看到这封信的时候,祖国是什么样子了?
我们这里的路应该修通了吧?
希望那时候,像李邮递员这样的好人,不用再牵着马爬这么危险的山路了……”——这是一个十九岁小战士写的。
“如果未来有了能飞的信,是不是就不用这么辛苦了?
不过,我还是喜欢看到李大哥和追风来,追风可真神气!”
——另一个战士画了一幅歪歪扭扭的追风简笔画。
“俺没啥文化,就想说,守着这里,看着脚下的国土,心里踏实。
希望以后的人,也能记得这个地方,记得俺们。”
——落款是一个朴实的名字。
“写给也许永远不会看到的爱人:我在这里守卫国门,就像在守护着你。
虽然不知你在何方,但愿你一切安好……”——这是一封没有寄出地址的情书。
十八封信,十八个年轻的声音,跨越数十年的时光,在这一刻,"
["create_time"]=>
string(10) "1763788907"
}