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rray(5) { ["chapterid"]=> string(8) "43560737" ["articleid"]=> string(7) "6304366" ["chaptername"]=> string(7) "第6章" ["content"]=> string(2600) "忍的小角色。

但那条隐藏在浑水之下的大鱼,那张可能存在的、盘根错节的保护网,不是单靠舆论风暴就能彻底撕碎的。

舆论来得猛烈,但注意力也会转移。

如果没有更实质、更致命的证据,等风头过去,水面下的黑暗很可能再次凝聚。

那个“段老大”,依然可以逍遥法外,甚至换一批爪牙,继续操持这丧尽天良的勾当。

我在等待。

等待舆论发酵到顶点,等待所有目光聚焦于此,等待那些躲在幕后的人开始坐立不安,开始有所动作。

果然,几天后,本地迅速成立了高规格的联合调查组,高调宣布彻查此事。

打捞公司的负责人和船上的三个男人,很快被控制。

官方表态空前严厉,声称要“一查到底,绝不姑息”。

表面看来,正义似乎正以雷霆万钧之势降临。

但一些微妙的信号也开始浮现。

先是主编找我进行了一次私下谈话,语气一如既往的温和,但措辞却值得玩味:“这次报道,影响非常大,你功不可没。

不过,接下来的调查,我们媒体主要还是跟进报道,相信有关部门会依法公正处理,我们尽量不要过度介入,把握好尺度。”

接着,有几个自称是“关心此事的朋友”的陌生人,通过曲折的渠道联系上我,话语间或明或暗地传递着“适可而止”、“做人留一线,日后好相见”的意思,甚至隐晦地提出了某种“经济补偿”的可能性。

最让我警觉的是,我隐约感觉自己被监视了。

下班路上,似乎总有若有若无的视线跟随。

家附近,也出现了陌生的、徘徊的身影。

他们害怕了。

他们不仅怕舆论的滔天巨浪,更在害怕我手里,是否还掌握着其他能让他们彻底覆灭的东西。

这反而让我更加确信,录音笔里的内容,其潜在的破坏力,可能远超我最初的想象。

时机,差不多成熟了。

在一个深夜,我反复确认安全后,用一部匿名的公共电话,联系了一位早年因调查报道结识、在省纪委工作且以刚正不阿著称的朋友。

电话里,我没有多说,只约他在一个绝对安全、隐蔽的地点见面。

见面后,我将复制好的录音笔存储卡交到了他手里。

“这里面,除了挟尸要价的现场录音,可能还涉及到本地一个叫‘段老大’" ["create_time"]=> string(10) "1763783877" }