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rray(5) { ["chapterid"]=> string(8) "43543121" ["articleid"]=> string(7) "6300696" ["chaptername"]=> string(8) "第32章" ["content"]=> string(3824) "

六个幌子就是专门招待达官显贵,南北地的大菜都能做‌‌。

最高档次,就是‌八个幌子,也极少。号称各地名菜,山珍海味应有尽有,无论顾客点什么都能制作‌‌。

怕是只有京城才有。

阮金香热乎乎的面条下肚,暗道一声:舒坦~

发出深深感叹,铜臭真好啊~

能让人饱腹,身暖,精神愉悦,她现在觉得自己被赶出家门,也没那般难熬了。

慢慢的吃完一碗面,看店里客人不多,阮金香就和老板招呼了一声,在店里歇歇脚。

客人多了要用她占的这张桌子,她就出去。

老板满口答应,店里有客人,才更招人咧~

歇息一会,阮金香就去买头巾,她刚才突然还想到自己忘了买一样东西。

茅草屋还没有灯。

平民百姓大多用灯盏。

蜡烛价贵,只有员外大老爷、富户家里舍得用。

灯笼那样的名贵东西,平明百姓更是见都少见。

普通的灯笼是用纱绢绸缎做灯罩,更贵重的用羊角、玳瑁这些半透明材质做灯罩,价格更是昂贵。

只有那些官老爷、富商巨贾府里才用的起。

灯盏,就是一个小碗,里面有一根灯芯。

将灯油倒进小碗,灯芯一端浸在灯油里,领一端搭在灯盏边缘。

点燃灯芯,就能照明。

小碗也分粗瓷、细瓷、粗陶等,价格不一样。

灯油也分上好的麻油、豆油、菜籽油、菜籽油,还有劣质的桐油等。

豆油菜籽油这些,百姓人家做菜都只舍得放一点,哪里舍得用来点灯。

阮金香先去了杂货铺,买了最普通的粗陶小碗的灯盏,花了八文钱。

又买了半斤桐油,花了二十文。

点一整晚的灯,大概要半两灯油,就是1.25文。

五文钱就能买一斤粗粮。

所以灯油也是一比不小的消费。

有的连灯盏也用不起,就用松明照明。

烧起来都是黑烟,熏人眼睛呛人口鼻,光亮也暗。

普通百姓大多舍不得点灯,尽量在天黑之前做好所有活。

买完灯盏,又去了布庄。

买了最普通的细布,选了不起眼的浅麻灰色。

一尺细布是十二文,做一块头巾二尺布就足够,花了二十四文。

买完东西,阮金香估计着时辰也差不多了,就去早上下车的地方等刘家夫妻。

不一会刘家夫妻就赶着毛驴车过来。

今日结算了工钱,刘大嫂既可惜明日就没有工做,也欢喜结算到手的工钱。

她做工六天,足足有一百八十文钱,心里美滋滋的。

扬声招呼着,“金香啊,快上来,等半天了吧。”

“欸~” 阮金香应声,上车就把早就捏在手心的四文钱递了过去。

“刘大嫂,这是来回两趟的四文车钱,你收好喽~”

刘大嫂嘴上说着,“你看看你,咋这么外道,那行,我先收着。”

手脚麻利的把铜钱揣进袖袋里。

边暗暗猜测阮金香的大麻袋里都是什么,看着还鼓鼓囊囊的,还露出一个粗木头把,也不知道是什么。

两担柴,多说也就卖个十几文钱。

不见外的打探道,“金香妹子,你这都买了些啥?”

阮金香今天心情好的不得了,看到刘家夫妻开始,就压下脸上的笑。

听到刘大嫂问,她做出一丝苦涩的笑,“嫂子也知道,老赵叔那个茅草屋,跟个空屋子没两样。

我和丫丫夜里总冻醒。

这不,买几条麻袋盖着,多少能暖和些。

还买了几斤苞米面,喝点稀糊糊,我和丫丫饿不死就行。

" ["create_time"]=> string(10) "1763708507" }