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rray(5) { ["chapterid"]=> string(8) "43531556" ["articleid"]=> string(7) "6298957" ["chaptername"]=> string(8) "第31章" ["content"]=> string(4007) "
衣
特点:是粤剧服装中用于表现底层百姓、小人物的服饰,款式简洁,颜色朴素,以布料制成,无复杂图案,常见的有“短衣”“长衫”“裤装”等。
人物对应:多用于农民、工人、丫鬟、小贩等底层人物,如《搜书院》中的丫环翠莲穿蓝色短衣、黑色裤装,凸显其底层丫鬟的身份;而小贩则穿灰色长衫,简洁朴素。
短片案例:青年演员在饰演底层人物时,为了让服装更贴近人物身份,特意选择粗布面料的衣,避免使用缎料,同时将服装做旧处理,让人物形象更真实、鲜活。
2. 道具篇:小物件里的剧情张力
粤剧道具(又称“砌末”)虽简洁朴素,却能“以小见大”,通过简单的道具展现复杂的剧情场景,核心可分为“兵器类”“生活类”“场景类”三大类。
兵器类道具
特点:多用于武打片段,以木质、纸质制成,表面涂漆,模拟真实兵器的外观,既保证了表演的安全性,又能展现武打的张力,常见的有“刀”“枪”“剑”“斧”“戟”等。
剧情作用:不同的兵器对应不同的人物性格与武打风格,如剑多用于儒雅、灵动的人物,如《白蛇传》中的白素贞使用“双剑”,展现其灵动、飘逸的武打风格;枪多用于勇猛、刚直的武将,展现其威武、霸气的特质。
短片案例:《白蛇传》中白素贞的双剑道具,为了让外观更精致、表演更顺手,青年演员们反复打磨剑身的形状、剑柄的手感,确保在完成“挥剑”“舞剑”等动作时,道具既能展现白素贞的灵动特质,又不会影响表演的安全性。
生活类道具
特点:多用于文戏片段,模拟现实生活中的物品,以木质、纸质、布质等材料制成,常见的有“扇子”“手帕”“茶杯”“书籍”“灯笼”等。
剧情作用:用于展现人物的生活场景、性格特点,如扇子既是文人的随身物品,又能通过扇扇子的动作展现人物的情绪,如《牡丹亭》中的杜丽娘用“团扇”,扇扇子的动作轻盈柔美,凸显其温婉的性格;手帕则多用于女性人物,可通过手帕的挥舞、擦拭等动作,展现人物的委屈、害羞、思念等情绪。
短片案例:梁粤在饰演白素贞时,通过挥舞手帕的动作,展现白素贞的委屈与深情;而在“断桥相会”片段中,许仙手持“书籍”,凸显其书生的身份,同时通过“扔书”的动作,展现其内心的激动与愧疚。
场景类道具
特点:用于模拟剧情场景,以简单的道具展现复杂的场景,如“桌椅”“屏风”“假山”“树木”等,其中“桌椅”是粤剧场景类道具中最常用的,通过不同的摆放方式,可模拟不同的场景,如“一桌一椅”摆放成“床”“山”“桥”等。
剧情作用:通过简单的道具摆放,为演员的表演提供场景支撑,让观众能快速理解剧情,如《牡丹亭》中“游园”片段,通过摆放“假山”“树木”道具,模拟花园场景;而“惊梦”片段中,通过将桌椅摆放成“床”的形状,模拟梦境中的卧室场景。
短片案例:青年演员在排练《搜书院》时,通过将桌椅摆放成“书院书桌”的形状,模拟书院场景;而在“搜书”片段中,通过摆放“书架”“书籍”道具,让剧情场景更真实,演员的表演也更有代入感。
四、学习小贴士篇:青年演员的“粤剧进阶指南”
短片中的青年演员们,在粤剧学习与推广的道路上,遇到了诸多困难与挑战,但通过不断努力、总结经验,最终实现了成长与突破。本篇章整理了青年演员们的粤剧学习小贴士,为想要学习粤剧的朋友提供参考。
" ["create_time"]=> string(10) "1763684046" }