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rray(5) { ["chapterid"]=> string(8) "43531547" ["articleid"]=> string(7) "6298957" ["chaptername"]=> string(8) "第27章" ["content"]=> string(3850) "
江哲的镜头捕捉着这些细腻的瞬间:李伯清晨给盆栽浇水时的眷恋,阿明在后厨颠勺时额头的汗珠,老街坊围坐聊天时的家长里短,新市民们互相帮忙搬家的热络。苏晓冉则和居民们深聊,收集到许多暖心故事:阿明的菜馆刚开业时,李伯带着老街坊来捧场,还教他如何调整口味适配广州人的清淡;疫情期间,独居的李伯行动不便,是阿明每天给送热饭;新市民们组建了“同乡互助群”,老街坊们则成立了“邻里帮扶队”,一来二去,异乡口音和本土粤语渐渐交织成温馨的日常。
拍摄中,一场“同乡杯”足球赛让团队格外触动。阿明是球队队长,队员里有开快递站的湖北小伙、做装修的四川师傅、当护士的江西姑娘,球衣背后印着“广州,我的第二故乡”。场边,李伯带着老街坊们搬来折叠椅当观众,还特意煮了广式凉茶送到赛场,用带着粤语腔调的普通话喊着:“阿明,加油!”江哲扛着摄像机在场边奔跑,将球员们奔跑射门的热血、场边此起彼伏的呐喊、新老市民互相递水的瞬间一一定格,画面里满是归属感。
社区里的暖心故事远不止这些。元宵节那天,陈姐组织了“邻里汤圆宴”,老街坊带来自家做的芝麻汤圆,新市民们端上家乡的特色小吃,李伯教阿明的孩子包汤圆,阿明则给李伯夹了块湖南腊肉,巷子里飘着甜香与烟火气,陌生感在热气中渐渐消散。有位刚搬来的年轻白领,电动车在雨天突然故障,是隔壁的老街坊阿姨主动将车推进自家小院,还找来电工帮忙修理,让她感动不已:“原本以为老城区规矩多,没想到这么有人情味。”
后期制作时,苏晓冉将这些故事串联成《城心归处》,以“拆建”为线索,穿插李伯与阿明的视角,既有老街坊对故土的眷恋,也有新市民对扎根的期盼,更有邻里间跨越地域的温情。江哲特意用暖色调呈现社区的日常,将粤语叫卖声、湘菜馆的锅碗瓢盆声、足球赛的呐喊声融入背景音乐,让短片满是生活气息。片尾,他剪辑了一组对比画面:拆迁前的老巷烟火、施工中的忙碌场景、新社区的规划蓝图,最后定格在新老市民一起在新社区栽下酸枝苗的瞬间,寓意着情谊的延续与新生。
《城心归处》上线后,引发了广泛共鸣。网友们留言:“城市更新不仅是房子的焕新,更是人心的相融”“新市民的打拼与老街坊的包容,才是广州最动人的底色”。相关部门也表示,会在后续的城市更新项目中,更注重保留邻里情谊,设置更多邻里互动空间。
几个月后,林晓棠带着团队再次来到黉桥社区,新社区已初见雏形,保留了骑楼的风貌,还增设了邻里活动中心、共享菜园。李伯的藤椅摆在新阳台,门口的酸枝苗已抽出新芽;阿明的湘菜馆重新开业,门口挂着“新老邻里一家亲”的招牌,生意比以前更红火。陈姐笑着说:“现在大家常聚在活动中心下棋、聊天,新市民学粤语,老街坊学家乡菜,比以前更热闹了。”
林晓棠站在新社区的巷口,看着往来的居民脸上满是笑容,心里满是温暖。她忽然明白,一座城市的温度,不仅藏在传统与梦想里,更藏在人与人之间的包容与扶持中。无论是老街坊的坚守,还是新市民的打拼,这些散落在城心的微光,因相遇而相融,因相融而温暖。未来,微光影视团队还会继续记录这座城市的温情,让每一份归属感都被看见,让每一束微光都能汇聚成照亮城市的暖流。
" ["create_time"]=> string(10) "1763684033" }