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rray(5) { ["chapterid"]=> string(8) "43531546" ["articleid"]=> string(7) "6298957" ["chaptername"]=> string(8) "第26章" ["content"]=> string(3479) "
拍摄收尾时,团队和孩子们一起在学校的操场上举办了一场“梦想联欢会”。孩子们表演了自己排练的山歌、舞蹈,展示了亲手做的手工制品和画作。韦姐看着孩子们开心的样子,眼里满是欣慰,她拉着林晓棠的手说:“谢谢你们,能为孩子们留下这么珍贵的回忆。”
回到广州后,团队立刻投入到后期制作中。江哲用温暖的色调呈现连山的青山绿水和孩子们的纯真笑容,将山间的鸟鸣、孩子们的歌声作为背景音乐,让短片更具感染力;苏晓冉在短片里加入了“孩子们的梦想语录”:“我想当一名画家,把家乡的美景画下来”“我想当一名工程师,造一辆真正的火车”“我想当一名老师,像韦老师一样守护乡村的孩子”;实习编剧们则整理了孩子们的画作和手工制品照片,做成了片尾彩蛋。
《山海微光》上线后,很快引发了广泛关注。不少网友被孩子们的纯真与坚守打动,纷纷留言表示“想为乡村孩子们捐赠文具”“希望能有更多人关注乡村教育”。广州的一些企业和公益组织也联系到微光影视,希望能和团队一起,为连山乡村小学捐赠教学设备、建立“梦想教室”,还计划组织广州的孩子和连山的孩子开展“手拉手”活动,促进城乡孩子的交流。
林晓棠带着团队再次来到连山时,“梦想教室”已经建成,里面摆满了崭新的桌椅、画板、书籍和文具。孩子们坐在“梦想教室”里,开心地画画、看书,脸上满是幸福的笑容。韦姐拉着林晓棠的手,激动地说:“谢谢你们,是你们的镜头,为孩子们带来了希望。”
林晓棠站在“梦想教室”里,看着孩子们纯真的笑容,看着窗外连绵的青山,心里满是感慨。她知道,微光不仅存在于城市的街巷里,也藏在乡村的山野间;不仅来自成年人的坚守,也源于孩子们的梦想。未来,微光影视团队还会继续行走在山海之间,记录更多乡村孩子的故事,连接城市与乡村的微光,让每一份梦想都能被守护,每一束微光都能致远。
广州的秋意漫进老城区的街巷,骑楼的廊柱投下斜长的影子,映着墙面上“原拆原建”的公告。微光影视工作室接到了广州某社区的邀请——记录连片危旧房更新过程中,新老市民的相遇与相融,让更多人看见城市更新背后的人情味。
林晓棠带着团队来到荔湾区的黉桥社区时,施工队刚进场,巷子里满是搬家的纸箱和邻里间的叮嘱。社区主任陈姐正帮着独居的李伯搬藤椅,见到他们便笑着迎上来:“晓棠,你们可来了!这片区住了大半辈子老街坊,也来了不少打拼的新市民,拆建既是焕新,更要守住大家的情分。”
团队很快融入社区,镜头对准了两户特别的人家。老街坊李伯在这儿住了五十年,藤椅是老伴留下的,门口的酸枝盆栽养了二十载,提起搬迁,他总摩挲着椅扶手叹气:“住惯了的地方,一砖一瓦都熟,搬走了怕就找不回这份热闹了。”而来自湖南的新市民阿明,在巷口开了家湘菜馆,妻子带着孩子在附近上学,他最大的心愿是“拆建后还能在这儿扎根,让孩子能有稳定的成长环境”。
" ["create_time"]=> string(10) "1763684029" }