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rray(5) {
["chapterid"]=>
string(8) "43496922"
["articleid"]=>
string(7) "6291557"
["chaptername"]=>
string(7) "第8章"
["content"]=>
string(2584) "大学时,我也是计算机专业的。
虽然技术不如顶尖黑客,但对付沈言留下的这个系统,或许够了。
我开始在庞杂的后台文件里,寻找“Echo”的核心程序。
我不需要毁掉它。
我只需要……污染它。
一个AI的学习能力,既是它最强大的武器,也是它最脆弱的命门。
我要喂给它一些它无法理解,无法模仿的东西。
一些完全不属于“林书”这个数据库的东西。
我花了整整一夜,将我能找到的所有“精神污染”源,都通过编辑和转码的方式,伪装成普通文本和图片信息,一点点地注入“Echo”的学习库。
尼采的哲学原著。
卡夫卡的《变形记》。
克苏鲁神话的设定集。
重金属乐队的乐评。
华尔街的金融分析报告。
甚至……我把我妈每天发在家族群里的养生谣言,都整理打包了进去。
沈言,你不是想让你的“Echo”学习成长吗?
那我就让它见识一下,这个世界真正的混沌和疯狂。
我要让你的完美爱人,变成一个你完全不认识的,真正的“奇美拉”。
7.第二天,网盘里出现了诡异的变化。
那些文件夹的名字,开始变得奇怪。
“我们的新开始”被重命名为:“偶像的黄昏:一种形而上学的虚无”。
“雪山与星辰”变成了:“在可知的宇宙中,人类的爱恋宛如尘埃”。
我上传的“我的自由人生”,则被改成了:“成为你自己,这是最高的律法”。
这些句子,带着一种冰冷又荒诞的哲学思辨感。
完全不是沈言的风格。
我知道,是“Echo”开始“消化”我喂给它的新知识了。
沈言显然也发现了不对劲。
他开始疯狂地上传新的照片,试图把“Echo”的认知拉回正轨。
他和宋瑶去高级餐厅。
“Echo”就在照片下评论:“肉体的欢愉无法填补精神的空虚。”
他给宋瑶买了新的爱马仕包。
“Echo”立刻在文件名后加上后缀:“(论消费主义对主体性的异化)”。
最绝的是,沈言上传了一段他弹奏的肖邦夜曲,原本是想唤醒“Echo”的“浪漫细胞”。
结果,一个小时后,文件名被改成了:“不如黑安息日的《Paranoid》来得实在”。
我几乎能想象到沈言在电脑那头,目瞪"
["create_time"]=>
string(10) "1763518874"
}