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rray(5) {
["chapterid"]=>
string(8) "43468974"
["articleid"]=>
string(7) "6286754"
["chaptername"]=>
string(7) "第2章"
["content"]=>
string(2526) "的数学卷子...好像变新了?”
林阿婆这才发现,孙子喉结的轮廓淡了许多,身高似乎也矮了八米头。
当她翻开小远的作业本,昨天用红笔批改的“75分”正在褪色,墨迹像潮水般退回笔尖,最后变成空白的崭新页面。
小远抱着头蹲在地上:“好奇怪,我记得昨天考了75分...但现在脑子里都是小学的乘法表。”
城市广播系统突然响起,却传出倒序的播报声:“止停切一交请,钟向逆生发突针指楼梯。”
街道上的人群陷入更大的混乱,有人发现自己正在“倒着说话”——说出的句子从尾音开始发音,听着却能正常理解。
市中心医院的急诊室挤满了“返老还童”的患者:72岁的退休教师长出黑发,58岁的糖尿病患者血糖值退回十年前水平,甚至有孕妇的孕肚在B超监测下逐渐缩小。
社区活动室里,退休教师张大爷正拿着红笔批改“逆序作文”。
“天令我吃了饭早”,“他气得眼镜都歪了,“小李同学!
就算时间倒流,主谓宾也不能倒着写啊!”
2 逆向生存法则当时间的指针开始逆时针旋转,人类被迫进入一场与熵增定律的反向博弈。
在这场生存实验中,“逆向生存法则”应运而生,它要求人们通过系统性的任务执行,将物质与记忆按时间轴逆向归位,以延缓世界退回混沌的进程。
林阿婆所在的梧桐社区成为这场实践的微观样本,三类核心逆向任务在此展开了艰难的落地。
自然类任务:让果实重返枝头清晨五点,露水正从草叶逆向升腾回云层的时刻,林阿婆已经带着社区青年来到果园。
她手持特制的竹制托举杆,杆头包裹着三层棉布——这是经过七次实验改良的“果实归位器”。
“记住,托举时要顺着苹果坠落的反方向用力,”她示范着将一枚布满霉斑的烂苹果缓缓举向枝头,“速度要匀,就像给睡着的婴儿盖被子。”
“记住要领!”
林阿婆举着竹杆示范,果园里二十多个年轻人笨手笨脚地举着烂苹果。
二十岁的李默第三次把苹果掉在地上,那果子“噗”地一声烂成泥,气得他直跺脚:“这破任务!
还不如让我去拆炸弹!”
“比拆炸弹难多了,”林阿婆用竹杆挑起一个长满"
["create_time"]=>
string(10) "1763430122"
}