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rray(5) { ["chapterid"]=> string(8) "43415614" ["articleid"]=> string(7) "6272284" ["chaptername"]=> string(8) "第46章" ["content"]=> string(3661) "
对于历史上早已迁居于此、且未直接对抗的华人地主,并未采取激烈手段,只是要求他们按章纳税,暂时维持了现状。
现在,这些嗅觉敏锐的华人家族,从近期轰轰烈烈的土改政策和“华人主体”的舆论导向中,窥见了风向,开始主动寻求与新政权捆绑,以求保全家族,甚至谋取新的地位。
这些海外遗民,见风使舵是一把好手。
当初他们认为龙少华肯定会被赶走,只当做他是个军阀而已,但谁也没想到,他们竟然在这个地方扎根了。
在实施垦土定基令的时候,潘元胜就积极主动主动招募大量识字之人,派去土改区域进行扫盲。
而这些遗民,他们瞧准时机,好不容易逮到潘元胜,就像牛皮癣一样贴着上来了。
有的直接在潘元胜视察的途中,直接拦住去向,有的则是通过下乡的老师代为传达,表达想要加入新政府。
毕竟作为教育司的司长,在这些人眼里,还是非常分量的。
潘元胜接着说道:“他们找到下官诉苦,说以往在这个地方,纵使有点家财,但在法国人和本地豪强眼中,终究是异族,是待宰的肥羊,时常受到排挤和盘剥。如今‘王师’南下,他们看到了真正安身立命的希望。”
龙少华听着潘元胜的话,想起后世的官方史学中的记载,有超过两千万的岭南人和八闽人迁移到了东南亚地区。
其中印尼群岛的华人最多,剩下的都是分布在中南半岛。
这些海外遗民,甚至在乾隆年间,在加里曼丹岛,由岭南梅州客家人罗芳伯,建立起了第一个华人国家,兰芳共和国。
兰芳共和国曾请求清朝的承认,但清朝认为,这些华侨乃是前明之人,给拒绝了。
最后被荷兰殖民者入侵,在1886年,存在了110年的兰芳被吞并。
潘元胜看着周围之人都在小声议论,声音稍微提高了一点,解释道:
“他们希望通过建立宗祠,编纂族谱,明确其‘华夏苗裔’的身份,以此寻求归属感和新政权的认可。”
“下官以为,此事若引导得当,利远大于弊。据下官统计,在河内地区,自宋明以来陆续南迁的华人后裔,与当地民族通婚融合,数量恐不下百万,虽许多已操越语,但内心仍存华夏认同。”
“在寮国北部,不少傣族部落其语言风俗与壮省壮族极为相似,历史上本就联系紧密。若能通过‘立宗祠、续族谱’的方式,强化这种‘同根同源’的认知,将其纳入我汉文化体系之内,对于消弭隔阂、促进融合、稳固统治,将有莫大助益。”
潘全胜的话,在会场内引起了一阵深思。
这不仅仅是捐赠和土地的问题,关键更是涉及到了统治根基和文化认同的层面。
“这真是个人才!”龙少华心中对他的赞许更盛几分。
他之前受限限于时间和兵力,对民族问题主要采取“华人优先,分化安抚”的粗浅政策,没有考虑到早已经融合在当地的‘遗民’。
“潘副部长这个情况提得很及时,说的也很好。”龙少华缓缓开口,定了调子。
“对于主动靠拢、愿意捐赠的华人家族,要予以欢迎和表彰,具体方式由民政部和财政部拟定章程。既要鼓励其爱国热忱,也要注意分寸,不可竭泽而渔,寒了人心。他们所献土地,可优先用于安置有功将士家属和模范移民。”
" ["create_time"]=> string(10) "1763082874" }