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rray(5) { ["chapterid"]=> string(8) "43279018" ["articleid"]=> string(7) "6237988" ["chaptername"]=> string(8) "第46章" ["content"]=> string(3841) "
但做领导最重要的一点,就是不能过于相信下属!
所以刘学义没有表态,而是一手持筷吃饭,一手翻动书页,反问道:“你们也在报告中的几个乡镇工作过,老江你是三溪乡和高家镇吧?立伟局长是大岭乡和东庄镇…你们觉得报告中对兴宁各乡镇的农业产业规划是否合理?有没有可行性?”
江大鹰和周立伟对视一眼,前者谨慎地说:“我和立伟局长没看出过于明显的错漏,具体规划也是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,但真要落实的话,还是先要找农业专家来考察验证。”
刘学义嗯了一声,继续一边吃饭,一边看报告,半分钟后,他翻到了报告中的一页,忽然道:“你只写了规划,但没有写工作具体该如何落实,是不懂吗?怎么没问你父亲?”
江振邦问:“一方面是我没有工作经验不好大放厥词,另一方面是篇幅所限…您觉得哪项规划不好落实?”
刘学义随手点了点:“这里提到了‘一乡一品’的概念,大意是要搭建区域经济发展模式,让一个地区根据自身的资源禀赋、传统特色和市场需求,选择并集中培育一个或多个具有发展潜力的特色产品或产业,组建合作社互帮互助,从而形成规模化、专业化的产业链……思路很好。但你怎么保证能落地?”
刘学义问完后不等他回答,接着念稿:“要以农业主导,依托当地独特的自然条件、物种资源或传统技艺,发展特色种植、养殖或农产品加工。特色经济作物……”
“要以工业延伸,主要围绕农副产品的精深加工,以及依托地方资源或传统工艺的特色手工业、制造业。农产品加工、手工艺品、特色食品加工等……”
“要以服务业拓展,通过与特色产业结合,发展乡村旅游、休闲农业、文化体验等……”
刘学义大体将报告中涉及“农+工+服三大产业’的对策提取重点,简略说完,最后又道:“你写的这些看起来都不错,但问题是各乡镇的情况不一样,干部的能力也参差不齐,这些规划很难落实,最重要的是有一点你没提到。”
“发展这些产业的钱从哪来?政府没钱,老百姓自己出?即便老百姓愿意做,万一搞砸了,他们的损失谁来承担?”
问题很尖锐,直指实施层面的核心难点,这几乎是所有宏大规划都绕不开的死结……
面对刘学义的提问,江大鹰和周立伟一点也没替江振邦担心,因为二人此前已经和他多次讨论过了。
这时候,江振邦也不过是流利地再回答一遍:“咱们兴宁的财政状况确实不太好,具体原因我已经在在报告中分析了,所以里面的所有规划我也考虑到了这一点,想要落实用不了多少钱,更不用靠行政命令强压,强制农民去种,要靠市场引导,让老百姓觉得做这个能赚钱,他们自己就去搞了。政府要做的不是下任务,而是搭台子、给政策、做服务。在宣传、技术、贷款、销售渠道上给他们支持就行了。”
江振邦顿了顿,组织语言,继续道:“先说远的,东陆省的圣光市也是个县级市,他们自八十年代就开始推广冬暖式蔬菜大棚技术,迅速带领当地农民走上致富之路,并为全国的农业产业化提供范本。”
“1990年,圣光县委书记决定在全县范围内推广辖区内三朱村的蔬菜大棚技术。这一决策迅速为圣光农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收益,到了五年后的今天,那里的农民有一半都是万元户,圣光因此也被媒体冠以东国蔬菜之都的称号……”
" ["create_time"]=> string(10) "1762305312" }